《月上海棠 其一 和答杨生彦衡》

时间: 2025-01-10 19:29:02

小楼舞彻双垂手。

便倩雁将书、寄元九。

举首望南山,独蛾眉、数峰明秀。

人未老,且任高歌醉酒。

莫将此乐轻孤负。

唤明月清风、作三友。

纤手折黄华,步东篱、为伊三嗅。

英雄泪,醉揾应须翠袖。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月上海棠 其一 和答杨生彦衡

作者: 段克己 〔金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小楼舞彻双垂手。便倩雁将书寄元九。
举首望南山,独蛾眉数峰明秀。
人未老,且任高歌醉酒。
莫将此乐轻孤负。
唤明月清风作三友。
纤手折黄华,步东篱为伊三嗅。
英雄泪,醉揾应须翠袖。


白话文翻译

在小楼舞蹈的我双手垂下,恰好请雁儿将书信寄给元九。
我仰头望向南山,独自数着那几处秀美的山峰。
人还未老,就尽情高歌喝酒吧。
不要轻易辜负这样的快乐。
请明月和清风来作我们的朋友。
轻柔的手折下黄花,漫步东篱为你嗅香。
英雄的泪,醉了才需要翠袖来拭。


注释

  • 小楼: 指小巧的楼阁,常见于诗词中,象征闲适的生活环境。
  • 倩雁: 借用大雁作为书信的传递者,体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元九: 指元稹(元九),唐代诗人,诗人以此称呼他,显示交情。
  • 蛾眉: 形容山峰的秀美,借指山峦的形态。
  • 高歌醉酒: 表达洒脱、放纵的生活态度。
  • 黄华: 指黄花,象征着美好与芬芳的事物。
  • 东篱: 引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克己,金朝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士人的放逸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相聚或思友之际,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与情感,反映出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诗歌鉴赏

《月上海棠 其一 和答杨生彦衡》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自然美感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首句“小楼舞彻双垂手”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场景,诗人在小楼中舞动,双手垂下,显得轻松自在。接着提到“倩雁将书寄元九”,通过大雁传递情书,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仰望南山,数峰秀美,展现了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诗中的“人未老,且任高歌醉酒”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呼唤人们珍惜青春,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明月和清风,象征着友谊与自然的和谐,黄花则寓意着美好的回忆与情感,整体构建出一个和谐、愉快的生活画面。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表现出诗人洒脱的性格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金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楼舞彻双垂手: 描绘诗人在小楼中舞动的情景,表现出轻松自在的氛围。
  2. 便倩雁将书寄元九: 诗人借雁传书,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3. 举首望南山,独蛾眉数峰明秀: 通过仰望南山,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与思考。
  4. 人未老,且任高歌醉酒: 强调享受生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把握当下。
  5. 莫将此乐轻孤负: 告诫自己和他人不要辜负美好的生活时光。
  6. 唤明月清风作三友: 将自然元素拟人化,表达友谊的珍贵。
  7. 纤手折黄华,步东篱为伊三嗅: 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观察和对友人的深情。
  8. 英雄泪,醉揾应须翠袖: 表达了英雄的感慨与柔情,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明月与清风比作朋友,富有诗意。
  • 拟人: 使自然元素具有人情味,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情、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展开,强调了对当下快乐时光的珍视以及自然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 小楼: 象征闲适与安宁的生活环境。
  • 明月与清风: 代表友谊与自然的和谐。
  • 黄华: 象征生命的美好与青春的芬芳。
  • 南山: 代表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九”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元稹
    C. 杜甫

  2. “举首望南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向往

  3. 诗中提到的“纤手折黄华”表达了什么意象? A. 伤感
    B. 美好与细腻
    C. 忧愁

答案

  1. B. 元稹
  2. C. 向往
  3. B. 美好与细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体现隐逸与自然的主题。
  • 李白《月下独酌》: 表达对友谊与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段克己的《月上海棠》与李白的《月下独酌》: 两者都通过月亮作为意象,但段克己更强调友谊的珍贵,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独白与对酒的豪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金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