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良时不再至,何乃太区区。
万事无穷极,九州焉所如。
忧心常惨戚,养志在冲虚。
愿化双黄鹄,悠悠去故居。
白话文翻译
良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到来了,为什么你还如此执着呢?
万事没有尽头,九州大地又能去向何方?
我常常忧心忡忡,内心悲戚,志向却寄托于虚无之中。
我希望能化作双黄鹤,悠然自得地回到故乡。
注释
- 良时:美好的时光。
- 太区区:过于执着,形容对事情的过于在意。
- 万事无穷极:世间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
- 九州:指中国,意指广阔的土地。
- 惨戚:忧伤和悲惨的心情。
- 养志:培养志向。
- 冲虚:空灵的状态,志向高远而不拘泥于现实。
- 双黄鹄:黄鹄,指一种鸟,象征自由自在。
典故解析
- 黄鹄:在古代文学中,黄鹄常被视为自由、洒脱的象征。诗人希望通过化身为黄鹄,逃离现实的烦恼,回归宁静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本孝(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对人生、历史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戴本孝的诗风较为沉郁,常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汉魏集律感怀》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四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首句“良时不再至”直接点明主题,强调了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伤。紧接着的“万事无穷极,九州焉所如”则是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探索。
在表达忧虑与志向时,诗人使用了“忧心常惨戚,养志在冲虚”,将个人的内心挣扎与追求理想的无奈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孤独而高远的情怀。最后一句“愿化双黄鹄,悠悠去故居”则将个人的渴望与自然的意象结合,寓意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新颖,体现了古诗词中常见的对时光流逝和人生苦闷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希望逃离现实、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良时不再至:表明美好时光已经过去,暗含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何乃太区区:对于时光流逝的执着与不甘,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万事无穷极:世间万物皆是无尽,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常。
- 九州焉所如:对未来的迷茫,表达出对人生方向的困惑。
- 忧心常惨戚:常常感到忧虑与悲伤,表现出诗人的心境。
- 养志在冲虚:虽然内心痛苦,但仍希望保持高远的志向。
- 愿化双黄鹄:渴望化为高飞的鸟,象征追求自由与归属。
- 悠悠去故居:对故乡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志向比作双黄鹄,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
- 对仗:如“忧心常惨戚,养志在冲虚”,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展现了人对自由与归属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时:象征美好与幸福的时光,含有对过去的怀念。
- 双黄鹄:自由、洒脱的象征,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故居:代表归属感与温暖,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良时”指的是什么? A. 不好的时光
B. 美好的时光
C. 未来的时光
答案:B -
“双黄鹄”象征着诗人渴望的是什么? A. 权力
B. 自由
C. 财富
答案:B -
诗中“九州焉所如”意指什么?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但更多地体现了对国事的忧虑。
- 《静夜思》: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汉魏集律感怀》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