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11 14:42:36

曾见西施出浣纱。

一钩香迹印弓鞋。

绿波红映脸边花。

重到没人山寂寂,满滩银砾净无瑕。

夜来春雨水痕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见西施出浣纱。一钩香迹印弓鞋。绿波红映脸边花。重到没人山寂寂,满滩银砾净无瑕。夜来春雨水痕加。

白话文翻译:

曾经见过西施在浣纱(洗丝)的时候,一道优雅的香气留下了弓鞋上的印记。绿波荡漾,红花映衬着脸庞。再次来到这里,却没了人影,山中寂静无声,满地的银砾干净无瑕。夜里春雨过后,水痕更加明显。

注释:

  • 浣纱:洗丝,指古代女子在河边洗涤丝绸。
  • 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曾在浣纱,意指美丽的女子。
  • 弓鞋:古代女子穿的一种鞋子,形状类似弓。
  • 绿波红映:绿水和红花相互映衬,描绘自然美景。
  • 银砾:指河边的光滑石头,象征洁净。
  • 水痕:雨水留下的痕迹,象征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西施出浣纱的典故源于《越绝书》,她以美貌和才情闻名,传说有一次在河边浣纱,留下了令人难忘的香气。这个典故在诗中用来引申出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绡,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以西施为引子,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河畔景象。开篇的“曾见西施出浣纱”不仅唤起了读者对古代美女的遐想,也引入了浣纱这个富有诗意的意象。诗中以“绿波红映”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给人以目之所及的美感。接下来的“重到没人山寂寂”将情感从美景转向寂寞,通过对比突显了孤独的情绪,这种情感在诗的最后通过“夜来春雨水痕加”得以深化,雨水的痕迹象征着时间和过往的无常,增添了几分哀愁。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情感丰富而细腻。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吴绡成功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哀愁的意境,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见西施出浣纱:提到西施,暗示美丽和优雅的形象。
  2. 一钩香迹印弓鞋:通过香气的印记,表现出她的魅力。
  3. 绿波红映脸边花:描绘自然中颜色的交融,突出美的和谐。
  4. 重到没人山寂寂:通过“没人”展现出孤独感。
  5. 满滩银砾净无瑕:银砾的洁净象征着自然的纯粹。
  6. 夜来春雨水痕加:春雨增加了对自然的感知,也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突出诗意。
  • 对仗:音乐般的节奏感,如“绿波红映”与“满滩银砾”。
  • 拟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赋予情感和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往昔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施:象征美丽与柔情。
  • 浣纱:代表着古典美和女性的温柔。
  • 绿波:象征生命与活力。
  • 红花:代表爱情与美好。
  • 银砾:象征纯洁与自然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施出浣纱的意象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忧伤
    C. 孤独
    D. 传统

  2. 诗中提到的“绿波红映”表现了什么?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孤独的心情
    C. 时光的流逝
    D. 对爱情的思念

  3. “夜来春雨水痕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哀愁
    D. 宁静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蝶恋花》:李清照,描写爱情与自然的结合。
  • 《临江仙》:杨万里,以自然描写表达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浣溪沙》 vs. 《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前者更侧重内心情感的流露,后者则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吴绡研究》
  • 《古诗词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