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1980年春暮于弋矶山医院 夜梦乍醒,心悸枕上可闻》
时间: 2024-09-19 20:3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里閒情觅小词,乍醒馀悸苦难支。
拼将残梦细寻思。万籁无声春夜半,
一镰斜照下弦时。心潮澎湃枕函知。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悠闲地寻觅小诗,刚醒时心中余悸难以忍受。
拼命回忆那残留的梦境。万籁俱寂,春夜已过半,
一缕月光斜照着新月时分。心潮澎湃在枕边悄然明了。
注释:
- 閒情:悠闲的心情。
- 乍醒:突然醒来。
- 馀悸:醒来后心中仍感到的恐惧或不安。
- 拼将:努力地。
- 残梦:未能完全记住的梦境。
- 万籁无声:四周安静,没有任何声音。
- 一镰斜照:形容月光如同镰刀般斜照。
- 心潮澎湃:心中情感激荡。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涉及特定典故,但“春夜”与“月光”作为常见意象,常与思乡、离愁等情感相关联。在古代文学中,春夜常被赋予温柔与浪漫的特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宛敏灏,近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描绘,风格简洁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80年春暮,地点为弋矶山医院,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与情感,可能与个人经历或社会环境有一定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作者在春夜时分的孤独与思索。开头两句“梦里閒情觅小词,乍醒馀悸苦难支”,生动地描绘了从梦中苏醒的瞬间,带着梦境的余温,然而又有着心头的悸动与不安,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内心冲突。接下来的“拼将残梦细寻思”,则是对梦境的追忆和思考,展示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万籁无声春夜半”,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创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一镰斜照下弦时”,月光如刀,恰好照在新月的时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心潮澎湃枕函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孤独的夜晚内心的激荡与感悟,令人感受到深切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了梦中寻诗的闲情与突然醒来的不安。
- 第二联通过拼命思索梦境,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 第三联描绘了春夜的静谧与月光的照射,增添了诗的意境。
- 结尾句则总结了内心的澎湃与情感的深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一镰斜照”将月光比作镰刀,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描绘“心潮澎湃”,赋予情感以生命。
-
主题思想:
- 诗歌主要探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宁静的夜晚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夜: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内心的平静。
- 月光:常代表思念与孤独。
- 梦境:象征着人内心的渴望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 C. 对离别的感伤
-
“一镰斜照下弦时”中,“一镰”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
- B. 月光
- C. 星星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探讨梦境与情感,展现出女性的细腻与敏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描绘月光时,融入了更深的哲理思考,展示了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现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