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挽游勉之侍郎二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昔在高阳里,曾登夫子堂。
武城愧言偃,畏垒化庚桑。
病臂书全阙,惊心鉴忽亡。
平生刍一束,道远不能将。
白话文翻译
从前在高阳的时候,我曾登上孔子的讲堂。
武城的愧疚让我说不出话,畏惧使我化作了庚桑。
因病而不能书写,心中惊慌,心中的鉴识也随之消失。
一生的心血如一束干草,然而道路遥远,我却无法继续前行。
注释
- 高阳:古地名,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方,可能与孔子有关。
- 夫子堂:孔子的讲堂,象征着学问和道德的殿堂。
- 武城: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或寓意某种威望。
- 愧言偃:愧疚到说不出话的程度。
- 庚桑: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用以形容自己的软弱或无能。
- 病臂:指因病无法书写的手臂。
- 全阙:书写的内容缺失或者不完整。
- 平生刍一束:一生的努力就像一束干草,形容微薄的成就。
典故解析
- 夫子堂: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讲堂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和学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宣,号天池,宋代诗人,著名词人,参与“南宋抗金”的运动。他的诗风沉郁,常常反映内心的沉重与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感慨游勉之侍郎的离世,表达了对好友的悼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挽游勉之侍郎二首》是一首沉重的挽歌,诗中通过对过往经历的回忆,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开篇提到“高阳”和“夫子堂”,不禁让人想起在求学时的青葱岁月,此时的“我”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而当提到“武城愧言偃”,则转向了对自身的反思与自责,似乎在说自己未能在世俗的功名上有所建树,内心愈发感到羞愧和无力。接下来,诗人将自身的病痛与书写的无能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无奈与悲哀。“刍一束”则是对自己一生追求的冷静反思,既是悲伤的总结,也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全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沉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高阳里:回忆往昔在高阳的时光,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曾登夫子堂:曾经登上孔子的讲堂,代表追求学问的经历。
- 武城愧言偃:心中自愧,无法言表,显示出内心的自责。
- 畏垒化庚桑:形容自己因畏惧而软弱,失去了斗志。
- 病臂书全阙:病痛使得书写中断,表明生命的无常。
- 惊心鉴忽亡:心中惊慌,过去的智慧和鉴识仿佛消失。
- 平生刍一束:一生的努力微薄如干草,反映出对成就的失望。
- 道远不能将:面对漫长的人生旅程,感到无力前行。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刍一束”比喻自己一生的微薄成就。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死亡的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阳:象征青春与理想。
- 夫子堂:象征学问与道德。
- 病臂:象征无力与无奈。
- 刍一束:象征微薄的成果与失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夫子堂”指的是谁的讲堂?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荀子 -
“平生刍一束”中的“刍”指的是什么? A. 草
B. 水
C. 火
D. 土 -
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努力持什么态度? A. 自豪
B. 失望
C. 愤怒
D.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两者都是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而刘克庄则更显沉重与自省。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