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理故书有感二首》
时间: 2025-01-26 03:59: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先帝开宣室,频领群儒上石渠。
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暮年书。
色空勘破偏盲久,记诵俱忘一载馀。
西晋诸人惟乐令,肯将石教矫玄虚。
白话文翻译:
前任皇帝开设了宣室,常常召集众多文人到石渠阁。
奏折三千是前几天的事情,寓言十九则是我晚年所写的书信。
经过长久的思考,终于理解了色与空的道理,但记诵的内容却已在一年多之后遗忘。
西晋时期的人只知欢乐与享乐,谁愿意用石教来纠正那虚无的教条呢?
注释:
- 先帝:指前任皇帝。
- 宣室:指古代皇帝设立的一个文人议事的场所。
- 石渠:古代一个著名的书院,文人聚集的地方。
- 奏牍:指向皇帝上奏的文书。
- 寓言:指用寓言体裁写的书信。
- 色空:佛教中讲究的色与空的哲学观念。
- 西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以享乐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天池,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其作品多以豪放和清新著称。刘克庄的诗歌大多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心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诗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考,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批判。
诗歌鉴赏:
《新凉理故书有感二首》是刘克庄在晚年所作,诗中流露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索。诗的开头提到先帝和文人们的聚会,说明了文化的传承和文人之间的交流。随后,诗人回忆起自己所写的作品,透露出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在对“色空”哲学的探讨中,诗人表达了对自我认识的追求,说明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领悟到了一些道理,但又感到记忆的模糊和遗忘的无奈,这种情感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和知识有限的思考。最后,诗人批评了西晋时期的享乐文化,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与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帝开宣室:指某位前任皇帝设立了一个文人聚会的场所,暗示文化的重视。
- 频领群儒上石渠:诗人经常带领文人到这个地方,表现出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 奏牍三千前日事:回忆过去的文书,说明自己在政治或文化上的参与。
- 寓言十九暮年书:提到自己晚年所写的寓言,反映出个人的创作与思考。
- 色空勘破偏盲久:表达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理解了哲学道理。
- 记诵俱忘一载馀:感叹自己所学的知识在时间面前的脆弱。
- 西晋诸人惟乐令:批评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人只追求享乐,没有追求真实的价值。
- 肯将石教矫玄虚:质疑是否有人愿意用真正的哲理来纠正虚浮的教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古代和当代文人态度的对比,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 反语:对“西晋诸人惟乐令”的描述,实际上是对其享乐主义的批评。
- 象征:色与空的哲学象征着对生命真谛的思考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个人经历,诗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社会风气的失望。
意象分析:
- 先帝:象征着过去的权力与文化。
- 宣室:象征着文化交流与文人精神。
- 色空:代表着哲学思考与人生真谛。
- 西晋:象征着一种享乐与虚浮的社会风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色空”是指什么?
- A. 颜色与空无
- B. 诗词与音乐
- C. 荣华与富贵
-
刘克庄在诗中批评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人?
- A. 西汉
- B. 西晋
- C. 唐代
-
诗人对自己的创作感觉如何?
- A. 自豪
- B. 遗忘与无奈
- C. 幸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哲学思考与社会批判,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的写作背景和主题虽有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