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

时间: 2025-01-26 01:03:25

地势豁中州,黄河掌上流。

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

梁宋回头失,徐淮极目收。

身轻往来便,自叹不如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渡黄河 查慎行 〔清代〕 地势豁中州,黄河掌上流。 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 梁宋回头失,徐淮极目收。 身轻往来便,自叹不如鸥。

白话文翻译: 地势在中州开阔,黄河如同掌上流淌。 岸边低矮沙地易干涸,天空遥远树木仿佛全浮在空中。 回首望去,梁宋之地已不见,极目远眺,徐淮地区尽收眼底。 身体轻盈,往来便捷,自叹不如那自由飞翔的海鸥。

注释:

  • 豁:开阔。
  • 中州:指中原地区。
  • 掌上流:形容黄河流势平缓,如同在手掌上流动。
  • 涸:干涸。
  • 浮:这里形容树木在远处看起来像是浮在空中。
  • 梁宋:指古代的梁国和宋国,今河南一带。
  • 徐淮:指江苏和安徽的淮河流域。
  • 极目:尽目力所及。
  • 往来便:往来方便。
  • 自叹不如鸥:自叹不如海鸥自由。

诗词背景: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诗人,字夏重,号悔余,浙江海宁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渡黄河》描绘了诗人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黄河地势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地势的开阔和黄河的流势,展现了诗人渡河时的壮阔景象。诗中“黄河掌上流”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流势,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后句通过对岸边沙地和远处树木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结尾处,诗人以自叹不如海鸥的自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现状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首句“地势豁中州,黄河掌上流”:通过“豁”字形容地势的开阔,“掌上流”则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流势,给人以平缓而壮观的感受。
  • 次句“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通过对岸边沙地和远处树木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黄河的变迁和自然的无常。
  • 后两句“梁宋回头失,徐淮极目收”:通过地理方位的转换,表达了诗人渡河时的视角变化,同时也隐含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
  • 结尾“身轻往来便,自叹不如鸥”:以自叹不如海鸥的自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现状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河掌上流”,将黄河的流势比作在手掌上流动,形象生动。
  • 拟人:如“天远树全浮”,将树木拟人化,仿佛它们在空中自由飘浮。
  • 对仗:如“岸低沙易涸,天远树全浮”,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地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黄河:象征着壮阔和变迁,是诗中的主要意象。
  • 沙地:象征着干涸和无常,与黄河的流势形成对比。
  • 树木:象征着生命和希望,远处的树木仿佛浮在空中,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河掌上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人在结尾处自叹不如什么? A. 鹰 B. 鸥 C. 鱼 D. 鹿
  3. 诗中“梁宋回头失”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恐惧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
  • 杜甫《登高》:通过对高处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远方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查慎行的《渡黄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对黄河的描写和对自由的向往,后者则更侧重于对高处的描写和对远方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诗选》:收录了查慎行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查慎行的《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