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卧病寄苗员外
李端 〔唐代〕
故人初未贵,相见得淹留。
一自朝天去,因成计日游。
月明应独醉,叶下肯同愁。
因恨刘桢病,空园卧见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思念故友的情感。诗人感慨,昔日的朋友如今不算富贵,见面时却依然留连不舍。自从他一朝离去,便开始了漫长的游历。月光下,独自饮酒,难以同享愁苦。更因刘桢的病痛,空旷的园中卧看秋景,心中充满了惆怅。
注释
- 故人:指老朋友。
- 初未贵:初时并不富贵。
- 相见得淹留:相见时留连忘返,久留不去。
- 一自朝天去:一自从早晨离去。
- 因成计日游:因此开始了漫长的游历。
- 月明应独醉:月光明亮时,应该独自喝酒。
- 叶下肯同愁:在树叶下,是否愿意与我一同忧愁。
- 因恨刘桢病:因恨刘桢生病而感到痛苦。
- 空园卧见秋:在空旷的园中躺着,看到了秋天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端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见长。他的诗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卧病在床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因病而生的孤独。这一时期,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疾病带来的痛苦,思绪不断游荡在友谊与孤独之间。
诗歌鉴赏
《卧病寄苗员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李端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诗人提到故人“初未贵”,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朋友身份的认可,也暗示了岁月的变迁。接下来,诗人通过“相见得淹留”描绘了久别重逢时的温情与不舍。更进一步,诗人以“月明应独醉”表达了即便在月色下独自饮酒,也无法消弭内心的愁苦,突显出他内心的孤独无助。
诗中提到的“因恨刘桢病”,则是对友人健康的牵挂,显示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脆弱,生病不仅是身体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折磨。最后一句“空园卧见秋”,则是以秋天的景象来映射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寓意深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李端在病痛中的思考与感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人初未贵,相见得淹留:表达了与故人重逢时的亲切感,虽说对方并不富贵,但仍旧让人留恋。
- 一自朝天去,因成计日游:自从离开后,便开始了漫长的游历,暗示了生活的不确定性。
- 月明应独醉,叶下肯同愁:面对月光,纵使独自饮酒,也难以与友人分享愁苦,表现了孤独感。
- 因恨刘桢病,空园卧见秋:对于友人病痛的惋惜,展现了对友情的深切思念,秋天的景象则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明”与“独醉”结合,表达孤独而又无奈的情感。
- 对仗:如“故人初未贵”与“相见得淹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秋天象征着凋零与孤独,传达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友情、孤独与生命无常展开,表达了对往昔友谊的珍惜与对人生苦短的深思,体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抒情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人:象征着深厚的友情,承载着过往的记忆。
- 月明:代表孤独、清冷的情感,寄托了诗人的心境。
- 叶下:自然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 秋:暗示着凋零、伤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李端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月明应独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忧伤 -
“因恨刘桢病”中“刘桢”指的是谁? A. 诗人
B. 友人
C. 士人
D. 学者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端的《卧病寄苗员外》与王维的《竹里馆》均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但李端更多集中于病痛带来的忧愁,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和友情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