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薛戴》
时间: 2025-02-04 15:38:35意思解释
赠薛戴
作者: 李端 〔唐代〕
原文展示: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
欹枕鸿雁高,闭关花药盛。
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
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
旧业历胡尘,荒原少四邻。
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
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
今呈胸臆事,当为泪沾巾。
白话文翻译:
晨雾突然变成了霜,寒蝉也停止了鸣叫。
在漫长的道路上行走的人,黄昏时分更添归乡的思念。
射策的能力本无多大成就,名声却已登上了绛帐。
最终愧怍于丘室的重任,却不料阮途已走到绝境。
与时人交往让我感到羞愧,年纪渐长似老翁。
机巧并非鄙陋之人所能拥有,懒散是我一生的性情。
倚枕看鸿雁飞高,闭门独享花药的繁盛。
厨房的烟火在雨中消失,窗外的竹子与夜色交融。
想要吟唱苦饥的行吟,却不如消渴的病痛来得强烈。
旧业历经胡尘,荒原上少了邻里。
田园虽然空有地方,兄弟们却还未成家。
毛义的心里长久苦恼,袁安的家日渐贫困。
如今将心中事情表露,唯有泪水沾湿手巾。
注释:
- 晓雾:清晨的雾气。
- 寒蝉:秋天的蝉,通常在寒冷的天气中停止鸣叫。
- 射策:古代的一种考试方式,意即射箭与策马,形容读书人追求功名。
- 绛帐:古代官员的帐幕,象征权力和地位。
- 阮途:阮籍的诗句中提到的“阮途”,意指人生的道路,通常带有悲观色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约公元770年-840年),字景初,唐代诗人,生于陇西,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多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
创作背景:
《赠薛戴》是李端在晚年所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感慨,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赠薛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晓雾霜晨、寒蝉静止的情境中,所引发的对人生的深思。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日氛围,更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增添了情感的深度。行人在长道上行走,日暮时分的归思,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隐喻着对人生归宿的渴望。诗人以“射策本何功”自谦,反映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心态,而“遂矜丘室重”则表达了对社会责任与个人境遇的反思,带着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诗人对兄弟未成家、家道日渐贫困的忧虑,更添了一层沉重的社会责任感。李端通过对个人与社会的反思,折射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诗中复杂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雾忽为霜:清晨的雾气转眼变成了霜,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寒蝉还罢响:寒冷的天气使得蝉停止鸣叫,象征着生命的枯竭与孤寂。
- 行人在长道:行走在漫长的道路上,暗示人生的旅途漫长且艰辛。
- 日暮多归想:黄昏时分,思乡情愫愈发强烈,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
- 射策本何功:对于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谦,表明对功名的淡泊。
- 名登绛帐中:尽管名声在外,但内心仍感到空虚。
- 遂矜丘室重:对身负重任的感慨,暗含对社会责任的自我要求。
- 不料阮途穷:没想到人生的道路竟然走到了尽头,感到无奈。
- 交结惭时辈:与当代人交往时感到羞愧,反映出对自身境遇的自省。
- 龙钟似老翁:年纪渐长而感到身体的衰老,生出对人生的惆怅。
- 机非鄙夫正:聪明才智并非平庸之人所能拥有。
- 懒是平生性:自认懒散是自己一生的性情。
- 欹枕鸿雁高:倚枕仰望高飞的鸿雁,象征着对自由的向往。
- 闭关花药盛:独自享受花开药香,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 厨烟当雨绝:厨房的烟火在雨中消失,象征着生活的无常。
- 阶竹连窗暝:窗外的竹子与夜色交融,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欲赋苦饥行:想要吟唱饥饿的苦行,但内心的渴望却无法达到。
- 无如消渴病:比喻内心的渴望远比身体的饥饿更为痛苦。
- 旧业历胡尘:旧日的事业经历了风雨沧桑,充满了沧桑感。
- 荒原少四邻:生活在荒凉的地方,缺乏邻里之间的互动。
- 田园空有处:田园虽然空旷,却缺乏生气。
- 兄弟未成人:兄弟们还未成家,暗示着家庭责任的缺失。
- 毛义心长苦:对毛义的痛苦感同身受,反映出内心的悲伤。
- 袁安家转贫:家境逐渐贫困,体现出生活的艰难。
- 今呈胸臆事:如今将内心的事情表露出来,感到无奈。
- 当为泪沾巾:最终因感情的涌动而泪水沾湿手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蝉还罢响”,通过比喻引出生命的无常。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如“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
- 拟人:如“欲赋苦饥行”,将痛苦拟人化,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个人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家庭责任的忧虑,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展现出深刻的哲理和浓厚的感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雾、寒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长道、日暮:代表人生的旅途与归乡的渴望。
- 丘室、绛帐:象征社会地位与个人责任。
- 鸿雁、花药:象征自由与内心的宁静。
- 厨烟、竹窗:表现生活的琐碎与宁静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寒蝉还罢响”,这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生活的富裕
C. 友谊的深厚
D. 社会的繁荣 -
诗人对“兄弟未成人”的情感是怎样的? A. 高兴
B. 失落
C. 自豪
D. 冷漠 -
“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食物的渴望
B. 对内心苦恼的感受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牧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赠薛戴》与《秋夕》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但《秋夕》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秋天的凄凉气氛,而《赠薛戴》则更强调社会责任与人生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