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山居寄钱起》

时间: 2025-01-27 03:20:22

怅望青山下,回头泪满巾。

故乡多古树,落日少行人。

发鬓将回色,簪缨未到身。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怅望青山下,回头泪满巾。
故乡多古树,落日少行人。
发鬓将回色,簪缨未到身。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青山下,怅然地望着远方,泪水已湿满手巾。
故乡的古树很多,夕阳西下时,行人却很稀少。
我的鬓发即将变白,头上的簪子与华服却还未到身。
谁知道通往武陵的路上,也有汉朝的臣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怅望: 伤感地望着。
  • 青山: 指代自然景色,象征故乡。
  • 满巾: 手巾湿透,形容悲伤。
  • 古树: 代表故乡的历史与记忆。
  • 少行人: 指在夕阳下,经过的人少,衬托出孤独感。
  • 发鬓将回色: 鬓发将要变白,暗示年华已逝。
  • 簪缨未到身: 意指尚未得到荣华富贵。
  • 武陵路: 指代理想中的隐逸之地,也暗含对世俗的逃避。
  • 汉家臣: 指汉朝的官员,寓意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理想的渴望。

典故解析:

  • 武陵: 出自《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之地,象征着隐逸与宁静。
  • 汉家臣: 可能指代历史上那些忠臣良将,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写山水与人情,风格清新脱俗。其诗词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诗人远离故乡,心怀对故乡与往昔的眷恋,表达了对自然、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以“青山”和“泪满巾”引入,展示了诗人心中的愁苦与对家乡的思念。接着,诗人描绘了故乡的古树和落日的景象,透过“少行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流逝的无奈。

后两句则转向自己的生活境遇,提到鬓发将白和未到身的华服,恰如人生的无常与追求的落空,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一句“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则引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隐喻着理想生活并非遥不可及,但却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怅望青山下,回头泪满巾。 -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思念与感伤。
  2. 故乡多古树,落日少行人。 - 描绘了故乡景象的宁静与孤独,增加了愁绪。
  3. 发鬓将回色,簪缨未到身。 - 反映了诗人年华已逝,未能实现理想的无奈。
  4.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 以武陵路引申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 “青山”象征故乡,寄托了情感。
  • 对仗: 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 代表自然、故乡、安宁。
  • 古树: 象征历史、记忆、怀旧。
  • 落日: 代表时间流逝、生命的无常。
  • 武陵路: 象征理想生活与隐逸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山”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故乡
    • C. 时间流逝
    • D. 以上皆是
  2. “发鬓将回色”的意思是:

    • A. 鬓发变黑
    • B. 鬓发开始变白
    • C. 鬓发保持年轻
    • D. 鬓发未曾改变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汉家臣”,意在表达:

    • A. 对汉朝的怀念
    •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C. 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端的《归山居寄钱起》更加强调个人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于山水的自然美与宁静的生活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端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