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
时间: 2025-01-10 22:0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照香尘逐马蹄,风吹浪溅几回堤。 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 落絮却笼他树白,娇莺更学别禽啼。 只缘频燕蓬洲客,引得游人去似迷。
白话文翻译: 阳光照耀下,香尘随着马蹄飞扬,风吹起波浪,溅起水花多次拍打堤岸。 无数华丽的衣裳填满了花间小径,大部分的笙歌声占据了麦田。 飘落的柳絮覆盖了其他树木的白色,娇嫩的黄莺学着其他鸟儿的啼叫。 只因为频繁有燕子飞来蓬洲的客人,引得游人如迷一般离去。
注释:
- 香尘:指马蹄扬起的尘土,因马行处常有香气,故称香尘。
- 罗绮:指华丽的衣裳。
- 笙歌:指笙箫等乐器演奏的音乐。
- 蓬洲:传说中的仙岛,这里可能指某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章碣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闹而繁华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一个繁华场景。诗中“日照香尘逐马蹄”和“风吹浪溅几回堤”描绘了动态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活力和动感。“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则通过对比,展现了人文活动的繁华和热闹。最后两句“只缘频燕蓬洲客,引得游人去似迷”则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暗示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日照”和“香尘”描绘了一个明亮的早晨,马蹄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
- 第二句“风吹浪溅几回堤”继续以自然景象为主,描绘了风吹动水面,浪花拍打堤岸的情景。
- 第三句和第四句通过“罗绮”和“笙歌”描绘了人文活动的繁华,花径和麦畦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 最后两句通过“频燕”和“游人”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吸引人的场景,游人被吸引,仿佛迷失在其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尘逐马蹄”中的“香尘”比喻马蹄扬起的尘土。
- 拟人:如“娇莺更学别禽啼”中的“娇莺”被赋予了学习的能力。
- 对仗:如“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中的对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香尘、马蹄、风、浪、罗绮、笙歌、落絮、娇莺、燕、游人。
- 详细解释:香尘和马蹄描绘了动态的场景,风和浪增加了画面的动感,罗绮和笙歌展现了人文的繁华,落絮和娇莺增加了画面的细腻感,燕和游人则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香尘”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马蹄扬起的尘土 C. 风吹起的尘土 D. 花瓣
- “无穷罗绮填花径”中的“罗绮”指的是什么? A. 花瓣 B. 华丽的衣裳 C. 笙歌 D. 麦田
- 诗中“娇莺更学别禽啼”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战乱后的长安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全唐诗》、《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