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
时间: 2025-01-11 15:58: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杨柳
袁宏道 〔明代〕
艳阳二三月,杨柳枝参差。
每逢双燕子,忆得别君时。
忆得别君时,遗君珊瑚枕。
君行佳丽地,何人荐君寝。
越女性如绵,吴妓情似纸。
夫君浪子心,吹作东西水。
前月父书来,道君游淮北。
今月见君字,知作江南客。
江水自清流,照君不照妾。
白话文翻译:
在艳阳高照的三月时节,杨柳的枝条交错而立。
每当看到成双的燕子,我就想起和你分别的时刻。
想起分别时,我留给你的是珊瑚枕头。
你行走在美丽的地方,谁来为你铺床呢?
越地的女子如同绵绵细雨,而吴地的妓女感情如同薄纸。
你的心如同浪子的心,随风而动,漂流东西。
上个月我收到父亲的信,说你在淮北游玩。
这个月看到你的字迹,知道你是在江南做客。
江水清澈流淌,照映着你却照不见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艳阳二三月":指三月的艳阳天。
- "君":指诗中的恋人。
- "珊瑚枕":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思念。
- "佳丽地":形容美丽的地方。
- "越女性"和"吴妓":分别指越地和吴地的女子,暗示其不同的性格和情感。
- "浪子心":比喻心浮气躁,难以安定。
- "淮北"和"江南":分别指中国的两个地理区域,常用来描绘人们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珊瑚枕"在古代常用作情感的象征,代表了对爱人的思念与珍视;"越"和"吴"是古代两个国家,常常用来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擅长抒情,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折杨柳》写于明代,背景是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与感慨,展现了对恋人生活的关心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折杨柳》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以“艳阳二三月”引入春天的美好景象,并迅速转入对别离的感伤。诗中反复提到的“忆得别君时”展示了诗人心中对往昔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而细腻。特别是在提到“珊瑚枕”时,象征着对爱人深厚的情感。接着,诗人又通过对“佳丽地”的描绘,表达了对恋人生活的担忧与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情感冲突。
诗中对越女性和吴妓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观察和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的深刻感慨。最后几句通过“前月父书来”和“今月见君字”,展示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以及情感的变化,结尾处“江水自清流,照君不照妾”的句子,将思念与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艳阳二三月,杨柳枝参差: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设置了轻快的基调。
- 每逢双燕子,忆得别君时:燕子成双,暗示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反衬出离别的苦涩。
- 忆得别君时,遗君珊瑚枕: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对恋人的思念和关心。
- 君行佳丽地,何人荐君寝:对恋人生活的担忧,表现出深情的关怀。
- 越女性如绵,吴妓情似纸:对两种女性的不同性格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文化观。
- 夫君浪子心,吹作东西水:寓意心浮气躁,难以安定,表现对恋人的忧虑。
- 前月父书来,道君游淮北:通过书信联系,展现两地分隔的现实。
- 今月见君字,知作江南客:再次强调思念与距离。
- 江水自清流,照君不照妾:最后的孤独感,清水映出恋人的身影,映衬出自己的孤寂。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夫君浪子心”)、拟人(“江水自清流”)等手法,增加了情感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分离的哀伤与思念,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爱情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情与思念。
- 燕子:象征春天与新生,也暗示着爱情的美好。
- 珊瑚枕:象征思念与珍重的情感。
- 江水:象征流逝的时光及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珊瑚枕”象征着什么?
A. 思念 B. 离别 C. 朋友 D. 旅行 -
诗人在诗中对两种女性的比较是为了表达什么?
A. 美丽 B. 感情的深浅 C. 文化的差异 D. 家庭背景 -
“江水自清流,照君不照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袁宏道的《折杨柳》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之间,两者都表现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思考,但袁宏道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情感表达的不同风格与侧重点。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