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罗酒倩意丝丝。依旧好风姿。多少缠绵,几经怜惜,人语怕归迟。修蛾点绛情何限,纤手撚花枝。讳道相思,暗期密约,只有两心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红罗的酒意轻盈如丝,依旧显得风韵犹存。多少缠绵的情意,几度的怜惜,唯恐人们说话太久而耽误了归期。那修长的蛾眉点缀着绛色的情意何其无穷,纤细的手指轻轻扭动着花枝。虽然讳言相思,却暗中约定,只有我们两人心中明白。
注释:
- 红罗:指一种红色的轻薄绸缎,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服饰。
- 倩意:美好的情意。
- 缠绵:形容情感深厚,依依不舍。
- 修蛾:指女性的眉毛,形状如蛾,细长而美丽。
- 点绛:点缀红色,形容女子的妆容。
- 撚花枝:指轻轻捻动花枝,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柔美姿态。
- 讳道相思:暗中表达思念之情。
- 密约:秘密的约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湖帆(1894-1968),字子骏,号湖帆,晚号江南老叟,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诗人。他的诗词常以优雅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虽处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却显示出一种温柔和柔弱的美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中细腻情感的关注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少年游 其二》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描述。开头以“红罗酒倩意丝丝”起笔,描绘了一幅华美的图景,红色的绸缎与酒意交融,意境中渗透着一种缠绵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多少缠绵,几经怜惜”句子,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回忆与珍视,显示了在爱情中难以割舍的情意。
诗中“人语怕归迟”则隐含了一种对世俗干扰的避让,表达了对恋情的保护和珍惜。接下来的“修蛾点绛情何限”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情感的深邃,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情的共鸣。最后,“讳道相思,暗期密约”更是将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意提升到了一个更为神秘的境界,只有心中默契的两人才能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爱情的缠绵与美好,情感真挚且含蓄,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罗酒倩意丝丝”:红色绸缎的酒意轻柔如丝,展现女子的优雅和情感。
- “依旧好风姿”:强调女子的风采依然如故,寄托了对美好情感的追忆。
- “多少缠绵,几经怜惜”: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回味与珍惜。
- “人语怕归迟”:暗指对外界干扰的避让,强调私密的情感。
- “修蛾点绛情何限”: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情感的深邃。
- “纤手撚花枝”:展现女子的柔美,传递了细腻的情感。
- “讳道相思,暗期密约”: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相思与秘密约定。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修蛾”比喻女子的眉,形象而生动。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爱情的缠绵与隐秘展开,强调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与默契,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爱情的细腻理解与描绘。
意象分析:
- 红罗:象征着爱情的热烈与美好。
- 酒:代表着欢愉与情感的交融。
- 花枝:象征着爱情的娇柔与脆弱。
- 相思:传达一种隐秘而深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红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品
B. 一种绸缎
C. 一种花
D. 一种乐器 -
“修蛾点绛”中的“修蛾”比喻什么? A. 眼睛
B. 眉毛
C. 嘴唇
D. 手指 -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爱情
C. 家庭
D.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少年游 其一》:同为吴湖帆的作品,探讨了相似的情感主题。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吴湖帆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吴湖帆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展现出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集》
- 《吴湖帆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