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春闺回文》
时间: 2025-02-04 16:1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钩帘挂月春宵半。醒梦楼归燕。晚风花落惹愁闲。剩得麝煤香碎飐炉山。歌声一啭娇云隔。断恨罗衫结。缕金鸳绣络双珠。彩袖薄回鸾镜晓鬟梳。
白话文翻译:
在半夜的春宵里,月光透过钩帘洒在室内,梦中醒来,楼外的燕子飞回。晚风轻拂,花瓣纷纷落下,让人感到惆怅与闲愁。只剩下炉山上飘散的麝香煤香。歌声在空中轻吟,仿佛娇柔的云朵隔着。断肠的遗恨像罗衫一样缠绕。金线绣成的鸳鸯图案,搭配着双珠,彩色的袖子轻轻回转,映照着清晨的镜子,梳理着发髻。
注释:
- 钩帘:一种窗帘,悬挂于窗边,形状似钩。
- 醒梦:从梦中醒来。
- 麝煤香:指的是一种香料,麝香和煤香的混合,通常用于熏香。
- 飐:轻轻飘动的样子。
- 歌声一啭:形容歌声轻柔如同一声轻吟。
- 罗衫:用细薄的丝绸做的上衣,象征柔美和脆弱。
- 鸳绣:指的是绣有鸳鸯图案的织物,象征着爱情。
典故解析:
本诗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别是与春天、爱情及思念相关的典故,如“燕子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麝香”则传达出一种细腻而浪漫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80-1761),字汝弼,号梅谷,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细节,风格清新细腻,常有婉约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春天的清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创作时,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及个人经历的影响,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虞美人 春闺回文》通过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营造出一种春天的宁静与微妙的忧愁。诗的开头用“钩帘挂月”描绘了一个典雅的春宵场景,月光柔和,似乎在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思念。燕子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爱情的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晚风花落”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惆怅,更加深了内心的闲愁。
诗中对“麝煤香”的描写,既是对环境的刻画,也是情感的寄托。香气的飘散似乎在唤起对往昔的眷恋。接下来的“歌声一啭”,让人联想到情人间的柔情蜜语,隔着娇云,既有距离感,又有亲密感,表现了那种难以言说的思念。
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彩袖薄回”的细节,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形象以及清晨的清新气息,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温暖。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钩帘挂月春宵半:描绘月光透过窗帘洒在房间,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醒梦楼归燕:从梦中醒来,看到燕子飞回,象征春天的到来,暗示思念之情。
- 晚风花落惹愁闲:晚风中花瓣飘落,带来惆怅和闲愁,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 剩得麝煤香碎飐炉山:只剩下香气在空中漂浮,展现一种细腻的情感。
- 歌声一啭娇云隔:轻柔的歌声像云朵一样隔着,让人感到甜蜜又遥远。
- 断恨罗衫结:情感的纠缠与遗憾,形象地描绘出无法释怀的爱恋。
- 缕金鸳绣络双珠:细腻的绣品体现出爱情的美好与珍贵。
- 彩袖薄回鸾镜晓鬟梳:晨光中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清晨的生机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歌声一啭娇云隔”,将歌声比作娇云,增添了柔美的意象。
- 对仗:如“缕金鸳绣络双珠”,展现了工整的对称美。
- 拟人:如“晚风花落惹愁闲”,风似乎在挑起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对爱情的细腻思念,情感在优雅的意象中流露无遗,展现了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愁的爱情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钩帘:象征着私密、梦幻的空间。
- 月光:代表清澈、宁静的感情。
- 燕子:象征春天与爱情的归来。
- 晚风:代表着变化与柔情。
- 麝煤香:象征着细腻与温柔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钩帘挂月”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歌声一啭娇云隔”中的“娇云”指的是什么?
- A. 天空的云彩
- B. 柔美的情感
- C. 女性的形象
- D. 远方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麝煤香”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
- C. 怀念
- D. 欢乐
答案:
- C. 春天
- B. 柔美的情感
- C.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与春天的美好。
- 温庭筠《菩萨蛮》:描写了爱情的思念与离愁。
诗词对比:
- 《虞美人 春闺回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蕴含着女性的细腻情感,但前者更多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浪漫,后者则侧重于对离别的哀愁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