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水仙》

时间: 2025-02-04 15:45:30

馀年好向江南渡。

谁擅凌波步。

此身恰似海中蘋。

借得春华如玉鬓能青。

开时只恐今成昨。

酌尽风前萼。

酒醒花事苦缠绵。

我有心香续尔一宵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水仙》 作者:石任之

馀年好向江南渡。
谁擅凌波步。
此身恰似海中蘋。
借得春华如玉鬓能青。
开时只恐今成昨。
酌尽风前萼。
酒醒花事苦缠绵。
我有心香续尔一宵眠。

白话文翻译:

这余生最好能去江南游玩。
谁能在水面上轻盈地行走呢?
我这身影就像海中的浮萍。
借着春天的花朵来修饰我的青丝。
开花的时候只怕会变成昨日的遗憾。
在风前把花瓣酌尽。
醒来后,花事却依旧缠绵苦闷。
我心中愿意再续你一夜的梦。

注释:

  • 馀年:余生、剩下的时间。
  • 江南: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风景优美。
  • 凌波步:形容轻盈的走路姿态,出自《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
  • 海中蘋:浮萍,水面漂浮的植物,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 春华:春天的花,即春天盛开的花朵。
  • :指头发,尤其是鬓角的部分。
  • :花的外部保护器官,指花瓣。
  • 心香:内心的情感和思念。

典故解析:

“凌波步”源自古代诗词对轻盈步态的描绘,常用以形容女子的优雅。浮萍则多用来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漂泊。全诗通过描绘春花与水仙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任之,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和人情世态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常常结合个人感受与社会环境。

创作背景:

《虞美人·水仙》写于一个春日,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联想到水仙花的美丽与短暂,进而表达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水仙》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馀年好向江南渡”一句,开篇便引人入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此身恰似海中蘋”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心境。接下来的“借得春华如玉鬓能青”,则通过春花的盛开,表达了对美丽的渴望和对青春的留恋。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花事的感慨,展现出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酒醒花事苦缠绵”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虽醉于美景,却难以逃离对过往的思索与不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馀年好向江南渡:余生最好去游江南,表明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2. 谁擅凌波步:感叹谁能在水上行走,体现出对水面轻盈步态的向往。
  3. 此身恰似海中蘋:自比浮萍,表明自身的漂泊与无定。
  4. 借得春华如玉鬓能青:愿借春花来修饰自己的青丝,体现对青春的渴望。
  5. 开时只恐今成昨:担忧花开后的美好会转瞬即逝,与昨日无异。
  6. 酌尽风前萼:在风中举杯,尽情享受花的美丽。
  7. 酒醒花事苦缠绵:酒醒后依旧感到花事的苦涩,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无奈。
  8. 我有心香续尔一宵眠:愿意在梦中继续与美好相伴,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浮萍,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无常。
  • 拟人:花事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花的深情。
  • 对仗:如“酒醒花事苦缠绵”中“酒醒”与“花事”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在短暂的生命中,应当珍惜当下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美好的生活和自然景致。
  • 水仙:象征着清雅与孤傲。
  • 春华: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绚烂。
  • 浮萍:象征着漂泊与无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南”指的是哪里?

    • A. 中国长江以北
    • B. 中国长江以南
    • C. 海外地区
  2. “此身恰似海中蘋”中的“蘋”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水鸟
    • B. 一种水生植物
    • C. 一种鱼类
  3. 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态度是?

    • A. 忽视
    • B. 怀念与珍惜
    • C. 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无常,情感更加深沉。
  • 《水调歌头》:通过月亮与江水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情感更加辽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现代诗人石任之的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