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户部令狐尚书喜裴司空见招看雪》

时间: 2025-04-29 10:19:18

南园新覆雪,上宰晓来看。

谁共登春榭,唯闻有地官。

色连山远静,气与竹偏寒。

高韵更相应,宁同歌吹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园新覆雪,上宰晓来看。
谁共登春榭,唯闻有地官。
色连山远静,气与竹偏寒。
高韵更相应,宁同歌吹欢。

白话文翻译:

南园刚刚覆盖上白雪,宰相在清晨前来观赏。
谁与我一起登上春天的楼阁,唯有地官的身影在耳边传来。
白雪的颜色与远山相连,显得格外宁静,空气中弥漫着寒意,与竹子格外相衬。
高雅的韵律更是相呼应,难道不比歌声和欢笑更加怡然自得?

注释:

  • 南园:指南面的园林,这里特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覆雪:覆盖着雪,形容冬天雪后的景象。
  • 上宰:指宰相,古代最高官员。
  • 春榭:春天的楼阁,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 地官:指地方官员,可能是对来访者的敬称。
  • 色连山远静:白雪与远山的颜色相连,意指景色的宁静。
  • 高韵:高雅的韵律,指诗词的内涵和艺术性。
  • 歌吹欢:指歌声和欢笑,表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擅长诗歌,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事之间的关系,情感真挚,格调高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朝,时代背景是社会安定,文人雅士聚集,诗人通过描绘雪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此时的雪景不仅是自然现象,也是人们心灵寄托的象征。

诗歌鉴赏:

《和户部令狐尚书喜裴司空见招看雪》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的开头“南园新覆雪”,瞬间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静谧的雪后世界,映衬出清晨的宁静和清新。紧接着,宰相的到来,使整个场景更显得热闹与生动,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官场的交流。接下来的“谁共登春榭”,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尽管有高官在场,但内心却似乎缺少知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色连山远静,气与竹偏寒”,这两句描绘了雪与远山之间的和谐,借雪的寒冷与竹子的特性,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悟。最后的“高韵更相应,宁同歌吹欢”,则将诗歌的主题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强调高雅的艺术追求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高雅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园新覆雪:描写雪景,突出自然的美丽。
  2. 上宰晓来看:宰相前来观雪,增强诗的生活气息。
  3. 谁共登春榭:感慨缺少同伴,流露出孤独之情。
  4. 唯闻有地官:暗示官场的繁忙与人际关系的疏远。
  5. 色连山远静:描绘雪与远山的和谐,表现静谧之美。
  6. 气与竹偏寒:细腻观察自然,表现寒意。
  7. 高韵更相应:强调诗歌的高雅与艺术价值。
  8. 宁同歌吹欢:表达对高雅情趣的追求,超越单纯的欢笑。

修辞手法:

  • 对仗:上联和下联之间相互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雪景与人情结合,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排比:用“色连”“气与”等词语,增强意境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自然美与高雅生活的追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一种超然的情感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宁静的美好。
  • :代表坚韧与不变的自然力量。
  • :象征高洁与清雅,反映诗人的气质。
  • 春榭: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园新覆雪”的意思是: A) 春天来临
    B) 南方的园子被雪覆盖
    C) 雪正在融化

  2. 诗中提到的“上宰”是谁? A) 地方官
    B) 宰相
    C) 农民

  3. 诗人对高雅生活的态度是: A) 追求
    B) 反感
    C) 不在乎

答案:

  1. B) 南方的园子被雪覆盖
  2. B) 宰相
  3. A) 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张籍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王之涣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观,而张籍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