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行路难》

时间: 2025-01-11 02:29:36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

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路难
(唐)张籍

湘东行人长叹息,
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
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
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
不能生彼升天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行人漫漫长路的艰辛与无奈。他在湘东感叹自己的处境,十年离家至今未能归还。身穿破旧的衣裳,骑着瘦弱的马,艰难地行走,身边的仆人也因饥寒而体力不支。诗人感叹,床头的黄金已用尽,壮士的精神也因此黯淡无光。即使龙蟠在泥土中,也没有云彩升起,无法飞向天空。

注释:

  • 湘东:指湘江以东的地区,地处今湖南省。
  • 长叹息:长时间叹气,表达内心的沉重与无奈。
  • 弊裘:破旧的皮衣,表示生活贫困。
  • 羸马:瘦弱的马,象征行程的艰辛。
  • 僮仆:仆人,指随行的侍从。
  • 壮士无颜色:意指壮士因困境而失去血色,形容心情沉重。
  • 龙蟠泥中:龙在泥土中盘踞,暗指受困与埋没。
  • 升天翼:指升天的翅膀,象征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希孟,唐代诗人,原籍河南,后居住于湖南。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感慨,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困顿之际。诗中反映了他对归乡无望的无奈与失落,表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的向往。张籍在漫长的流离过程中,愈发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诗歌鉴赏:

《行路难》是一首充满怅惘与失落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长途跋涉的艰辛与无奈。首句便以“长叹息”开头,直接道出心中的忧愁,带给读者一种沉重的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身处困境的形象——穿着破旧的衣服,骑着瘦弱的马,仆人也因饥寒而无力。这些细节不仅让人感受到物质的匮乏,也透出一种精神上的疲惫与无望。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处境。床头的“黄金尽”,象征着财富的消逝与梦想的破灭,让壮士失去了原本的激情与斗志。最后两句则通过“龙蟠泥中未有云”来表达一种被困的状态,即使有理想与追求,却因环境的束缚而难以实现。整首诗在悲凉的氛围中,透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这种情感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东行人长叹息:行人因长途跋涉而感到疲惫,发出叹息,表现出无奈。
  2. 十年离家归未得:十年未能归乡,强烈的乡愁与失落感。
  3. 弊裘羸马苦难行:描绘困顿的行者,破旧的衣服与瘦弱的马映衬出生活的艰辛。
  4. 僮仆饥寒少筋力:仆人也因饥寒而失去力气,进一步强调困境。
  5.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财富的消耗象征着理想的破灭。
  6. 壮士无颜色:失去激情与斗志,表现出一种无力感。
  7. 龙蟠泥中未有云:象征被困的境地,无法追求理想。
  8. 不能生彼升天翼: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龙蟠泥中”比作被困的状态,形象生动。
  • 对仗:如“弊裘羸马”,表现出行人的艰辛。
  • 夸张:如“壮士无颜色”,强调情感的沉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反映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揭示了人在逆境中的无奈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叹息:象征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 弊裘、羸马:象征生活的困苦与艰辛。
  • 黄金尽:象征财富的消失与理想的破灭。
  • 龙蟠:象征被困的状态,暗示无法飞翔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张籍的《行路难》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无奈
    • C. 喜悦
    • D.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弊裘”指的是什么?

    • A. 新衣
    • B. 破旧的衣服
    • C. 装饰品
    • D. 武器
  3. “龙蟠泥中未有云”这一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理想的实现
    • B. 被困的状态
    • C. 生活的富足
    • D. 自由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籍的《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都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与壮志,而张籍则更显沉重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