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居》
时间: 2025-01-26 00:4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居
作者: 张籍 〔唐代〕
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
端坐无馀思,弥乐古人书。
秋田多良苗,野水多游鱼。
我无耒与网,安得充廪厨。
寒天白日短,檐下暖我躯。
四肢暂宽柔,中肠郁不舒。
多病减志气,为客足忧虞。
况复苦时节,览景独踟蹰。
白话文翻译:
生活贫困却能适应,身处荒郊也能安居。
端坐无所思虑,尽享古人的书卷。
秋田里长满良好的稻苗,野水中游弋着许多鱼儿。
我没有耕具和渔网,如何能充实我的厨房呢?
寒冷的天日短,屋檐下温暖着我的身体。
四肢暂时放松柔软,肚子却感到郁结不舒。
多病使我减低志气,作为客人总是忧虑不安。
更何况在这个苦涩的季节,望着风景不禁踟蹰。
注释:
- 贫贱: 贫困与贱卖,指生活条件艰苦。
- 安居: 安心居住,指在困境中寻找到安宁。
- 无馀思: 没有多余的思虑,指心无杂念。
- 弥乐: 尽情地享受。
- 耒与网: 耒是耕作的工具,网是捕鱼的工具,表示缺乏生存的手段。
- 廪厨: 食物储藏的地方,厨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朴实无华,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经济困苦之际,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野居》是一首反映作者内心世界与生活状态的诗。诗中,张籍描绘了一个身处荒郊的隐居生活,虽然生活贫困,但作者却能在这种环境中找到一丝安宁。诗的前两句“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点明了生活的现实与心态。诗人不因贫贱而失去生活的适应能力,反而在荒郊中找到了安居之所,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古人书卷的喜爱,显示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尽管生活艰难,诗人仍能从自然中获取乐趣,秋田的良苗和野水中的游鱼,都是对自然美好景象的赞美。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表现出生活的无奈:“我无耒与网,安得充廪厨”,诗人意识到,缺乏生存的工具使得他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反映出一种对生存的无奈感。
最后,诗人以“多病减志气,为客足忧虞”表现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环境的艰难。整首诗在朴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贫贱易为适:贫困和贱卖的生活容易让人适应。
- 荒郊亦安居:在荒凉的乡村也能找到安身之处。
- 端坐无馀思:坐着时心中没有多余的思虑。
- 弥乐古人书:尽情享受古人的书籍。
- 秋田多良苗:秋天的田地长满了优良的稻苗。
- 野水多游鱼:野外的水中游着很多鱼。
- 我无耒与网:我没有用来耕种的犁具和捕鱼的网。
- 安得充廪厨:如何才能充实我的厨房呢?
- 寒天白日短:寒冷的天气使白天变短。
- 檐下暖我躯:屋檐下的阳光温暖着我的身体。
- 四肢暂宽柔:四肢暂时得到放松。
- 中肠郁不舒:肚子却感到不适。
- 多病减志气:多病使我减弱了志气。
- 为客足忧虞:作为客人总是担忧不安。
- 况复苦时节:更何况在这个困难的季节。
- 览景独踟蹰:望着风景独自徘徊。
修辞手法:
- 对仗: “贫贱易为适,荒郊亦安居”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通过自然意象(秋田、游鱼)来比喻生活的状态,展现出内心的丰富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述隐居生活的艰辛与对古书的喜爱,反映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哲学观和对生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田: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游鱼: 代表自由与生机。
- 古人书: 体现出对文化的向往与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贫贱易为适”意指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生活贫困但容易适应
- C. 对生活无忧虑
答案: B
-
诗人提到的“秋田多良苗”反映了什么?
- A. 生活贫困
- B. 自然的美好与丰收
- C. 对古书的喜爱
答案: B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消极
- B. 无所谓
- C. 坦然面对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野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鹿柴》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的静谧,而《野居》则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个人情感的挣扎。
- 孟浩然《春晓》通过春天的美好景象,传达出对生活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与张籍的沉重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