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梅溪
原文展示: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白话文翻译:
我自己特别喜欢这新开的梅花,顺着小径漫步而去。可不让我他人来扫除石头,恐怕会损害那落下的花瓣。
注释:
- 自爱:自己喜爱。
- 新梅:新开的梅花。
- 径:小路、小径。
- 扫石:清扫石头。
- 损:损害、伤害。
- 落花:掉落的花瓣。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格。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其冷傲的姿态与孤独的美往往被赋予寄托和象征意义。诗人提到的“扫石”暗示了对自然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季直,唐代诗人,籍贯不详,曾任职于朝廷。张籍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籍游览梅溪时,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的珍视。诗中流露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只有四句,却言简意赅,情感真挚。首句“自爱新梅好”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这种情感并不仅仅是对花的欣赏,更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随后的“行寻一径斜”描绘了诗人在梅溪漫步的画面,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人对景色的刻画细腻而生动,仿佛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一路的斜阳和微风。
后面的两句则转入对自然的保护,表达了作者在欣赏美景时,对其保护的态度。“不教人扫石”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认为不应轻易打扰自然的状态,而“恐损落来花”则反映了诗人对美的珍惜与忧虑,显示了他内心深处对生命脆弱的敏感。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独特,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性和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爱新梅好:
- 表达了诗人对新开的梅花的喜爱,情感真挚。
- 行寻一径斜:
- 描绘了漫步于梅溪的小路的悠闲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不教人扫石:
- 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反映了对人类行为的警惕。
- 恐损落来花:
- 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其脆弱性的意识。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诗中对梅花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 拟人:通过“自爱”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情感,赋予自然以人情味。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类行为对自然影响的警惕,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冬天的坚强与美丽。
- 小径:体现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落花: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暗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爱新梅好”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梅花的喜爱
- B. 对自然的厌恶
- C. 对生活的无奈
-
“不教人扫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人类行为的支持
- B. 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 C. 对花的喜爱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美的珍惜
- B. 对人类的批判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鸟鸣涧》: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籍《梅溪》与杜甫《春望》: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美好向往,但张籍更侧重于对单一花卉的热爱,而杜甫则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结合,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梅溪》的内涵,以及张籍在诗歌创作上的特点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