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塘翁武原同知黄州》
时间: 2025-02-04 15:49: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御柳宫莺媚远天,
金箫玉管醉离筵。
青春佐郡名方起,
彩笔题诗句可传。
两岸野花弦子国,
五更新月楚人船。
黄州尔去应怀古,
铁戟消沈又几年。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天空中,御柳宫的黄莺轻声歌唱;金箫和玉管的乐声,让人陶醉于离别的宴席。青春年少的我,助力于郡名的崛起;用彩笔写下的诗句,能够流传后世。两岸盛开的野花,犹如弦子国的美景;五更时分的新月下,楚人的船只漂泊。黄州啊,你离去后应该会怀念古老的事情;铁戟沉静,已经过了多少年呢?
注释
- 御柳宫:古代宫殿中种植的柳树,象征优雅和美好。
- 金箫玉管:指美妙的乐器,金箫和玉管都是古代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 青春佐郡名:意指年轻时帮助地方名声的崛起。
- 彩笔:用来写诗的工具,象征文采。
- 弦子国:指的是音乐的国度,可能是隐喻为美丽的地方。
- 五更:指天刚亮的时分。
- 铁戟:象征武器或权力,指代历史的沉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6年-1680年),字公绰,号逢吉,江苏人,清代诗人、词人。曾任地方官,因其才华而受到赞誉。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带有一丝忧伤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陈维崧的黄州任职期间,虽身处官场,但他心系故国,思古之情涌动,故而写下这首诗。反映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对青春的回忆和对历史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作者将自己的青春与地方名声的崛起相联系,显示出他对自己价值的认同。后半部分则渐渐转向对历史的感慨,尤其是“铁戟消沈又几年”一句,反映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整首诗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既有对青春的热爱,也有对历史的沉重。通过音乐和诗歌的意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御柳宫莺媚远天:描绘出春天的美好与宁静,黄莺的歌声与远空的蓝天形成对比。
- 金箫玉管醉离筵:乐器的声音让人沉醉,暗示离别的宴席充满了伤感。
- 青春佐郡名方起:年轻的我助力地方名声的崛起,表现出青年人追求理想的热情。
- 彩笔题诗句可传:用诗歌来传递自己的思想,体现出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 两岸野花弦子国:描绘两岸美丽的花海,恰似音乐的韵律,营造出宁静的画面。
- 五更新月楚人船:清晨的新月下,楚人的船只缓缓而行,暗示着对远方的思念与向往。
- 黄州尔去应怀古:对黄州的怀念,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
- 铁戟消沈又几年:历史的变迁,武器的消逝,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沧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与地方名声相联系,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对仗:如“金箫玉管”和“彩笔题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青春的追忆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莺:象征春天与美好的生活。
- 金箫玉管:象征高雅艺术与音乐。
- 青春:象征年轻的理想与热情。
- 新月: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铁戟:象征历史的沉浮与权力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箫玉管”最能代表什么?
- A. 音乐的美好
- B. 战争的残酷
- C. 自然的和谐
- D. 青年的理想
-
“铁戟消沈又几年”中的“铁戟”象征什么?
- A. 武器与权力
- B. 青春的消逝
- C. 自然的变化
- D. 诗歌的传承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陈维崧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了对青春的热情与对历史的思考,但李白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陈维崧则倾向于细腻与感伤,两者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