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相道士梁弥仙》

时间: 2025-01-23 23:01:34

罗浮古洞天,花木丽春晓。

仙人住其间,鸾鹄飞矫矫。

尚有苍生心,一念百忧绕。

日与诸贤游,仙人如此少。

徐潘不可作,空有赠子诗。

一蔡二李存,请子善视之。

愿言福寿兼,长在白玉墀。

寿域跻吾民,安用神仙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相道士梁弥仙
姚勉 〔宋代〕
罗浮古洞天,花木丽春晓。
仙人住其间,鸾鹄飞矫矫。
尚有苍生心,一念百忧绕。
日与诸贤游,仙人如此少。
徐潘不可作,空有赠子诗。
一蔡二李存,请子善视之。
愿言福寿兼,长在白玉墀。
寿域跻吾民,安用神仙为。

白话文翻译

在罗浮山的古老洞天里,春晓时分花木繁盛。
仙人就居住在这里,鸾鸟和鸿雁翱翔飞舞。
他心中仍然挂念着苍生,一念之间百忧齐绕。
我每天与诸位贤人游玩,这样的仙人实在少见。
徐潘这样的高人无法再作,只能留下赠送给你的诗篇。
一位蔡姓和两位李姓的朋友,请你多加留意。
我希望你能福寿双全,长居于白玉的台阶之上。
希望长寿的境界能提升到我们的百姓中,神仙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

  • 罗浮:指罗浮山,是道教名山之一,传说中有许多仙人居住。
  • 鸾鹄:鸾是一种神鸟,象征仙人。
  • 苍生:指普通百姓,作者关心民生。
  • 徐潘:徐冉和潘岳,都是有名的文人,作者暗示当代人不如他们。
  • 白玉墀:象征高贵、长寿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常表达对道教文化及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道士梁弥仙之际,作者在诗中寄托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人世间苍生的关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修道问仙的热切向往与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赠相道士梁弥仙》以道教文化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描绘了罗浮山的春景,展现出自然之美与仙境的和谐。接着,诗人通过“尚有苍生心,一念百忧绕”的句子,表达了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关切,表现出一种人道主义情怀。

诗中提到的“徐潘”不仅是对历史文人的怀念,更是对当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诗人对“空有赠子诗”的叹息,表现了对诗歌创作的自我批判。而在最后几句中,诗人以“愿言福寿兼,长在白玉墀”传达了对梁弥仙的美好祝愿,寄托了对长寿与幸福的期盼。

整首诗在抒情与叙述之间游刃有余,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罗浮古洞天:描绘罗浮山的古老洞天,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2. 花木丽春晓:春天的花木繁盛,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3. 仙人住其间:仙人在此生活,表明此地的灵性。
  4. 鸾鹄飞矫矫:仙鸟的飞翔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5. 尚有苍生心:即使是仙人,也有对世俗的关心。
  6. 一念百忧绕:一念之间,生出许多忧虑,表明世事复杂。
  7. 日与诸贤游:与贤人游玩,体现生活的闲适。
  8. 仙人如此少:表达人间仙人的稀少,暗含珍惜的意思。
  9. 徐潘不可作: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自我期许。
  10. 空有赠子诗:表达对创作的无奈与反思。
  11. 一蔡二李存:提到友人,强调个人情谊。
  12. 请子善视之:希望朋友能够好好理解。
  13. 愿言福寿兼:祝愿朋友福气与长寿双全。
  14. 长在白玉墀:象征高贵与永恒的生活。
  15. 寿域跻吾民:希望长寿的理想能惠及百姓。
  16. 安用神仙为:质疑神仙的实际意义,强调人间的幸福更为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鸾鹄飞矫矫”比喻仙人的自由与高洁。
  • 对仗:如“日与诸贤游,仙人如此少”体现了工整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仙人的生活与对苍生的关怀,探讨了人间的幸福与长寿的重要性,反映出一种道教文化的理想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浮:象征道教文化与仙境。
  • 苍生:代表社会底层,表达诗人对民生的关切。
  • 白玉墀:象征高贵、长寿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鸾鹄”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高洁
    • B) 贫穷与苦难
    • C) 爱情与友情
  2.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神仙的生活
    • B) 对苍生的关怀
    • C) 个人的抱负
  3. “尚有苍生心”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虑
    • B) 喜悦
    • C) 失落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赠相道士梁弥仙》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但《庐山谣》更加关注自然的壮美,而《赠相道士梁弥仙》则更侧重于对人间生活的关怀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