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友人示诗集》

时间: 2025-02-04 17:06:04

杖藜看笋数犀株,天堕香云五色书。

落月照人惊梦昨,光风识面记春初。

珠骈巧语谁能拣,锦比新诗迥不如。

转读转佳难去手,眉间愁思为君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杖藜看笋数犀株,天堕香云五色书。
落月照人惊梦昨,光风识面记春初。
珠骈巧语谁能拣,锦比新诗迥不如。
转读转佳难去手,眉间愁思为君舒。

白话文翻译:

手杖拄着,闲暇时数着竹笋的株数,天上飘落的香云如同五彩的书卷。
月光照在身上,让人惊醒了昨夜的梦,清风轻拂,仿佛在记起初春的面容。
华丽的辞藻谁能挑选得出,锦绣的词句比起新作却显得逊色。
反复阅读这些诗篇却难以舍弃,心头的愁思为你舒展。

注释:

  • 杖藜:拄着的拐杖,藜是一种植物,常用于制作拐杖。
  • :竹笋,竹子的嫩芽。
  • 犀株:犀牛的角,形容竹笋数目之多。
  • 天堕香云:指天空中飘落的香气,形容美好的景象。
  • 落月:指月亮落下,夜晚的景象。
  • 珠骈:珠玉般华美的语言。
  • 锦比:比喻华美的词句。
  • 眉间愁思:指心中愁苦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擅长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次友人示诗集》是姚勉为朋友所作,表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诗歌的热爱。诗中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新而优雅的艺术风格。开头的“杖藜看笋数犀株”给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享受自然的宁静,竹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接着,诗人描绘了天上的香云与落月,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珠骈巧语谁能拣,锦比新诗迥不如”则表现了诗人对华丽辞藻的反思。他认为,尽管词句华美,但却难以与内心真实的情感相提并论。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执着与对友人的关怀。反复阅读诗篇,却始终难以释怀的愁思,展现了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姚勉对诗歌的热爱,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藜看笋数犀株:诗人描述自己拄着拐杖,悠闲地数着竹笋,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态。
  2. 天堕香云五色书:天空中的香云如同五彩的书卷,象征着美好而丰富的生活。
  3. 落月照人惊梦昨:月光照耀下,人们因梦境而惊醒,暗示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4. 光风识面记春初:清风轻拂,仿佛在唤起初春的记忆,表达对春天的怀念。
  5. 珠骈巧语谁能拣:华丽的语言谁能挑选,反映了对辞藻的无奈与思考。
  6. 锦比新诗迥不如:华丽的辞句比起新作却显得逊色,表达了对诗歌内涵的重视。
  7. 转读转佳难去手:反复阅读这些诗篇,却难以放下,表现了对诗歌的依恋。
  8. 眉间愁思为君舒:心中的愁思为朋友舒展,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堕香云”比喻美好的事物。
  • 拟人:如“光风识面”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与记忆。
  • 对仗:整首诗具有对仗的特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表达了人在美好事物面前的感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文学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笋:象征生命的生长与希望。
  • 香云:代表美好、缥缈的事物。
  • 月光:象征清幽与梦境。
  • 愁思:内心情感的体现,表现对友人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杖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拄杖
    • C. 一种动物
  2. “珠骈巧语”中的“珠骈”指的是什么?

    • A. 珍珠
    • B. 华丽的辞藻
    • C. 诗歌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如何表现?

    • A. 冷漠
    • B. 深情
    • C. 忘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但更多是豪放与洒脱的情感。
  • 《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情感更加沉重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的生平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