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梨花(有序)》
时间: 2025-01-26 06:10: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山梨花千树栽,年年清明花正开。
薛君好事两邀我,骑马看花携酒来。
看花出郭我所爱,况是梨花最多态。
我牵尘俗不得赴,花本无情花亦怪。
君今折花马上归,索我细咏梨花诗。
冰肌玉骨未受饰,敢以粉墨图西施。
东坡先生心似铁,惆怅东阑一枝雪。
重门晚掩沉沉雨,疏帘夜卷溶溶月。
月宜浅淡雨宜浓,淡非浪白浓非红。
闺房秀丽林下趣,富贵标格神仙风。
一枝寂寞开逾遍,朵朵玲珑看应眩。
皓腕轻笼素练衣,娥眉淡扫春风面。
自须玉堂承露华,何事种向山人家。
不愁占断天下白,正恐压尽人间花。
江梅正好怜清楚,桃杏纷纷何足数。
只有银灯照海棠,海棠亦是娇儿女。
白话文翻译
北山上种植了千树梨花,每年清明时节正是花开之际。
薛君好心情邀我两次,骑马赏花携酒而来。
我所热爱的赏花之地在城外,尤其是梨花开得最多、最美。
我被世俗牵绊,无法前往,花本无情,花也因此显得奇怪。
你今折花返回,索要我为梨花作诗。
她冰清玉洁,未曾修饰,怎敢用粉墨绘制西施?
东坡先生心如铁石,惆怅于东边阑干上一枝雪白的花。
重门在黄昏时分紧闭,沉沉雨落,疏帘卷起,月光溶溶。
月光应是浅淡的,雨水应是浓厚的,淡不是浪白,浓也不是红。
闺房的秀丽与林下的趣味,富贵的气质与神仙的风范。
一枝寂寞的花开得比满树更繁茂,朵朵玲珑让人目眩。
皓腕轻轻笼着素练衣,娥眉轻扫春风的面容。
我应在玉堂里享受露华,何必种在山人家?
不愁占尽天下的白花,唯恐压尽人间的花朵。
江梅恰好让人怜惜,桃杏纷纷何足一数。
只有银灯照耀着海棠,海棠也是娇媚的女儿。
注释
- 清明:指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4月4日或5日。
- 薛君:指作者的朋友或同伴,因“好事”而邀请作者共赏梨花。
- 冰肌玉骨:形容女子的肌肤如冰雪般洁白,骨骼如玉石般细腻。
- 东坡先生:指苏轼,著名的北宋诗人,因其作品和风格被后人所推崇。
- 溶溶月:形容月光柔和、明亮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基,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了春天梨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怀念,同时反映了个人在世俗生活中的无奈与感伤。
诗歌鉴赏
《北山梨花》以梨花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与人们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描写梨花的盛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头几句以“北山梨花千树栽”引入,立刻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吸引读者的目光。
接着,诗人提到友人薛君的邀请,表现出一种与友共赏的温馨情境。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开始反思自己因为尘世的牵绊而无法参与其中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情。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利用比喻与意象,展示了梨花的玲珑与淡雅。通过“冰肌玉骨未受饰,敢以粉墨图西施”,诗人强调了梨花天然的美丽,不需粉饰,呼应了“花本无情”的主题,突显了自然之美的纯粹。
最后,诗人以对其他花卉的描写作结,表达了梨花的独特与珍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人性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融合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美的追求,极具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山梨花千树栽:描绘北山上种满梨花的景象,引出主题。
- 年年清明花正开:强调梨花在清明时节的盛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规律。
- 薛君好事两邀我:提到友人薛君的邀请,表现友谊。
- 骑马看花携酒来:描绘骑马赏花的轻松愉快,增添生活情趣。
- 看花出郭我所爱:表达诗人对赏花的热爱,暗示对自由的向往。
- 况是梨花最多态:强调梨花的多样性和美丽。
- 我牵尘俗不得赴:反映诗人因世俗事务而无法参与的无奈。
- 花本无情花亦怪:表达对花的无情感慨,暗示人生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梨花比作美人,强调其自然美。
- 拟人:赋予花情感,使其与人的情感联系更为紧密。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与人性深刻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花:象征纯洁与美好,寓意对生活的热爱。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月:象征宁静与柔美,反映内心的情感。
- 雨:象征忧愁与思考,增添诗歌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薛君”是指谁?
- A. 诗人自己
- B. 朋友
- C. 亲人
- D. 不明
-
“冰肌玉骨”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梅花
- B. 梨花
- C. 牡丹
- D. 桃花
-
诗中反映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杨基的《北山梨花》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景物描写,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两首诗都描绘自然景色,但情感基调与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