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夏蝉》

时间: 2025-01-24 12:47:41

翾翾才得蜕,咽咽未成喧。

翳叶谁能见,南风绿绕轩。

乍惊变节物,还念别郊园。

何待当秋听,方令羁思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始闻夏蝉
高启 〔明代〕

翾翾才得蜕,咽咽未成喧。
翳叶谁能见,南风绿绕轩。
乍惊变节物,还念别郊园。
何待当秋听,方令羁思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夏季刚开始时,蝉鸣声尚未完全响起的情景。蝉刚刚蜕变而出,声音还不够响亮;在树叶间,有谁能看到它的身影呢?南风轻轻吹拂,绿意环绕着窗前。初时惊觉季节的变化,却又不禁怀念起远处的郊园。何必等到秋天再去倾听那繁杂的情感呢?

注释:

  • 翾翾:蝉蜕变时的状态,形容其轻盈的样子。
  • 咽咽:形容蝉鸣声微弱。
  • 翳叶:被叶子遮挡。
  • 南风:指夏季吹来的南风,带来温暖和生机。
  • 羁思:被牵挂的思绪,形容对离别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 1374),字太冲,号景山,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著称。高启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始闻夏蝉》写于明代初年,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夏蝉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过往的怀念,体现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蝉的蜕变与鸣叫,勾勒出夏季初临时的宁静与变化。首句“翾翾才得蜕”让人感受到蝉从蛹中脱离的轻盈,生机盎然;而“咽咽未成喧”则传达出一种未成气候的无奈,音声微弱,似乎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对比。接下来的“翳叶谁能见”,则为诗增添了一丝隐秘之感,蝉虽已蜕变,却又被树叶遮挡,不易被发现,象征着那些潜藏于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乍惊变节物”一句,诗人感受到季节的更迭,既是惊喜也是不安,表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敏感。而“还念别郊园”则引发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最后一句“何待当秋听”,则是对未来情感的预设,诗人以此提醒自己,情感的繁杂不必等到秋天才去倾听,表明了对当下情感的关注。

整首诗在描写蝉和夏季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哲思,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翾翾才得蜕:蝉在刚刚蜕变出来时的轻盈状态。
  2. 咽咽未成喧:虽然已经开始鸣叫,但声音仍显微弱。
  3. 翳叶谁能见:被树叶遮挡,谁能看到蝉的身影呢?暗示着某种隐晦。
  4. 南风绿绕轩:南风轻拂,绿意环绕窗前,描绘出夏日的气息。
  5. 乍惊变节物:初时感到季节变化的惊讶与感慨。
  6. 还念别郊园:对往日田园生活的怀念,表现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7. 何待当秋听:不必等到秋天再去倾听这些情感,强调了对当下情感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蝉的蜕变比作生命的重生与变迁。
  • 拟人:蝉的鸣叫被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夏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思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蜕变与成长,也代表着夏季的到来。
  • 南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郊园: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归属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翾翾”主要形容什么?
    A. 蝉的鸣叫
    B. 蝉的轻盈
    C. 夏天的热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乍惊变节物”表达了对__的感受。
    答案:季节变化

  3. 判断题:诗中“何待当秋听”可以理解为诗人期待秋天的到来。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田园杂兴》(孟浩然)
  • 《蝉》(李白)

诗词对比:

  • 《夏日田园杂兴》与《始闻夏蝉》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但前者更侧重于田园的清新与恬淡,而后者则更关注蝉声带来的时光流逝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