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了无意绪向诸缘,到处茅椒可借眠。
白日与人同在梦,不应疑我是神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的意思是:我对世俗的种种事情无所牵挂,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茅草屋中安然入睡。即使白天与他人同处于梦境之中,也不必怀疑我是否是神仙。
注释:
- 了无意绪:完全没有任何情绪或想法。
- 诸缘:指各种缘分、事物。
- 茅椒:茅草和椒草,这里指代简陋的草屋。
- 可借眠:可以用来安睡。
- 白日:白天。
- 与人同在梦:与他人一起做梦,暗指一种恍惚或忘却现实。
- 不应疑我是神仙:不必怀疑我是否是神仙,表达一种逍遥自在的心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神仙”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形容超脱尘世、与世无争的理想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献章(1465-1544年),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学者。他生于浙江,曾任官职,后辞官归隐,享受田园生活。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宿云卧轩”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写下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宿云卧轩 其三》是一首以平淡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内心世界的诗。全诗以轻松自在的笔调,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开头的“了无意绪向诸缘”,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了对世俗事物的执念,达到了心灵的自由。接下来的“到处茅椒可借眠”则描绘了诗人随性而安的生活状态,仿佛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栖息之所,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依恋。
诗中的“白日与人同在梦”,既可以理解为诗人白天也处于一种梦境般的状态,体现了他对现实的淡漠,也暗示了他与他人的不同。最后一句“不应疑我是神仙”,不仅是对外界质疑的回应,更是对自我境界的自信宣示。整首诗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事的淡然,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了无意绪向诸缘:
- 诗人对外界的事物无所挂心,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
-
到处茅椒可借眠:
- 无论身在何处,诗人都能找到适合休息的地方,体现其随意和自在。
-
白日与人同在梦:
- 诗人即使白天也与他人共同沉浸在梦中,暗示对现实的无畏和忽视。
-
不应疑我是神仙:
- 强调了诗人内心的自在和逍遥,表达了一种超脱的自我认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的状态比作“梦”,反映出对现实的恍惚。
- 对仗:前两句的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感基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在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 茅椒:代表简朴生活,反映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 梦:隐喻内心的渴望,以及与现实的距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了无意绪”是什么意思?
- A. 有很多情绪
- B. 完全没有情绪
- C. 情绪复杂
- D. 有些情绪
-
“白日与人同在梦”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白天睡觉
- B. 诗人与人共享同一个梦
- C. 诗人忽视现实
- D. 诗人与人一起做事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世俗的追求
- B. 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
- C. 对名利的渴望
- D. 对亲情的思念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陈献章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陈献章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着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