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栖白上人》

时间: 2025-01-11 06:03:49

万国争名地,吾师独此闲。

题诗招上相,看雪下南山。

内殿承恩久,中条进表还。

常因秋贡客,少得掩禅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栖白上人
作者: 齐己 〔唐代〕

万国争名地,吾师独此闲。
题诗招上相,看雪下南山。
内殿承恩久,中条进表还。
常因秋贡客,少得掩禅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敬意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四方都在争夺名声,而我的老师却独自在这里悠闲自得。写诗时邀请上相观赏,看着南山的雪景。内殿承受了多年恩宠,而中条的表奏又重新送回。常常因为秋天的贡客来访,反而很少能够掩门闭关。

注释

  • 万国:指各国,形容四方的争名之地。
  • 吾师:指诗人的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 题诗招上相:指在诗中邀请高官上相来观赏。
  • 下南山:指南山的雪景,象征自然之美。
  • 承恩久:指在内殿承受恩宠已久。
  • 中条:指中条山,常用来指代朝廷或官职。
  • 秋贡客:指在秋天来访的贡品客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约700年-约770年),字怀叔,号澄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和禅宗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齐己在隐居生活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当时士人重视名利和地位的社会风气。齐己以其隐居生活与世无争的态度,反映了对名利的冷淡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场景。开篇“万国争名地”,直指社会的浮华与争斗,展现了当时士人追名逐利的氛围。而“吾师独此闲”,则转而表现了诗人对老师的敬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题诗招上相”,不仅是对高官的邀请,也是对诗人自身创作能力的自信表现。接下来的“看雪下南山”,更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最后两句“内殿承恩久,中条进表还”,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权力的淡薄态度,表明即使身处权臣之中,也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哲理,表达了对名利的非执着,体现了道教与禅宗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国争名地:描绘出纷争与竞争的社会背景。
  2. 吾师独此闲:诗人表现出对老师的羡慕,隐喻对清净生活的渴望。
  3. 题诗招上相:体现诗人的自信与对文化的追求。
  4. 看雪下南山: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诗人心中的宁静。
  5. 内殿承恩久:反映出对官场恩宠的感慨。
  6. 中条进表还:隐喻对世俗事务的不屑。
  7. 常因秋贡客: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8. 少得掩禅关:强调隐士生活的稀缺与对宁静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国争名地”与“吾师独此闲”,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雪与山的结合,象征洁净与高远。
  • 比喻:将隐士生活比作雪山的宁静,表达内心的向往。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万国:象征权利与争斗的世界。
  2. 吾师:象征智慧与静谧的生活。
  3. :象征纯净与宁静。
  4. 南山:象征自然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宋代
    • B. 明代
    • C. 唐代
    • D. 元代
  2. 诗中提到的“看雪下南山”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怨恨
    • B. 忧伤
    • C. 宁静
    • D. 激昂
  3. “吾师独此闲”中的“闲”字意指?

    • A. 忙碌
    • B. 悠闲
    • C. 无聊
    • D. 贫穷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陶渊明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齐己的《寄栖白上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齐己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融合,而陶渊明则强调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与归隐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传》

这份内容为您提供了对齐己《寄栖白上人》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