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51:52

昔日和文士,中间待坐宾。

游部惭晚辈,待遇过它人。

方叹龙门远,俄惊马鬣新。

西园行乐处,引领但沾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日和文士,中间待坐宾。
游部惭晚辈,待遇过它人。
方叹龙门远,俄惊马鬣新。
西园行乐处,引领但沾巾。

白话文翻译:

过去我曾与文士们一起,坐在中间做客。
我在游览时,感到自己是晚辈,
受到的对待却胜过许多其他人。
不由得叹息龙门遥远,突然又惊讶马鬣已新。
在西园享乐的地方,我只得引领着沾湿手巾。

注释:

  • 昔日:过去,往日。
  • 和文士:与文人一起。
  • 待坐宾:等待做客或坐在客位上。
  • 游部:游玩,游览。
  • 惭晚辈:感到自己作为晚辈而羞愧。
  • 待遇:受到的对待。
  • 龙门:指的是龙门山,古代传说中的一个重要地标。
  • 马鬣:马的鬃毛,形容马的新鲜或新长出来的样子。
  • 西园:指的是某个乐园或游乐的地方。
  • 引领但沾巾:引领着,结果只是手巾沾湿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史学的实用性和历史的教训。他的诗词多描写历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对往昔与现状的感慨,主要反映出他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开头两句,诗人回忆与友人共处的时光,抒发了在文人圈中被重视的自豪感。然而,随后的句子则流露出一种惭愧和自省,特别是“游部惭晚辈,待遇过它人”,显示出诗人对自身地位的反思和对他人优待的认识。这种矛盾的情感恰恰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诗人心中的微妙感受。

接下来的“方叹龙门远,俄惊马鬣新”,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与对新生事物的惊讶,似乎揭示了人世间的无常和变化。最后一句“西园行乐处,引领但沾巾”,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出诗人在西园游乐时的无奈与失落,似乎在暗示着他对快乐的追求与现实的距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古诗词的深邃与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日和文士:怀念与文人共度的时光,展现了昔日的繁华。
  2. 中间待坐宾:说明自己曾经是宾客,处于中心地位,享受着社交的乐趣。
  3. 游部惭晚辈:虽受宠,但也有晚辈的自卑心理。
  4. 待遇过它人:对比他人的待遇,反映出对自身地位的敏感。
  5. 方叹龙门远:对理想与目标的遥远感叹。
  6. 俄惊马鬣新:意外地感受到新生事物的惊艳。
  7. 西园行乐处:提到乐园,暗示对快乐的渴望。
  8. 引领但沾巾:最后以沾湿手巾结束,象征快乐的短暂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际关系比作游乐,表现出快乐与忧愁的交织。
  • 对仗:如“昔日”和“中间”,形成音韵的美感。
  • 象征:龙门象征理想的彼岸,而马鬣则象征年轻与新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感慨与对人际关系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门: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远方。
  • 马鬣:代表着青春与活力的象征。
  • 西园:乐园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快乐与享乐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于自己在文人圈中的地位感到: A. 自豪
    B. 羞愧
    C. 无所谓
    D. 高兴

  2. “龙门”在诗中象征: A. 财富
    B. 理想与目标
    C. 家乡
    D. 美食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 A. 快乐的满足
    B. 失落与无奈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司马光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