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西湖秋泛》
时间: 2025-01-10 22:55: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剪梅 · 西湖秋泛
作者: 刘大白 〔近代〕
苏堤横亘白堤纵。
横一长虹。
纵一长虹。
跨虹桥畔月朦胧。
桥样如弓。
月样如弓。
青山双影落桥东。
南有高峰。
北有高峰。
双峰秋色去来中。
去也西风。
来也西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秋天的景色。苏堤横跨在湖面,白堤纵深延展,像一条长长的彩虹。月光在桥边朦胧地洒下,桥就像一把弓,月亮也像一把弓。青山的倒影映在桥东,南边和北边各有一座高峰,双峰的秋色交替呈现。西风吹来又吹去,带走了秋天的气息。
注释:
- 苏堤:指苏东坡所建的堤坝,是西湖著名的景点。
- 白堤:另一条横跨西湖的堤坝,因其堤面铺白石而得名。
- 长虹:形容桥的弯曲形态,似彩虹一般。
- 月朦胧:形容月光柔和,朦胧不清。
- 青山双影:指青山的倒影映在水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76-1949),字梦阮,号白庐,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山水和人情,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西湖之畔,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游览西湖时的感受,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一剪梅 · 西湖秋泛》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诗作,刘大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秋天的迷人景色。整首诗的意象清晰,构图巧妙,表现了山水的和谐美。诗中通过“横一长虹,纵一长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横贯与纵深的空间感,展示了西湖的壮美景致。月光的描绘,朦胧而又富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浪漫气息。
“青山双影落桥东,南有高峰,北有高峰”,这里通过对称的结构强化了空间的对比,凸显了自然的雄伟与静谧。在秋天的背景下,双峰的秋色在西风的吹拂中交替变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沉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兼具视觉美感与深刻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堤横亘白堤纵:描绘了西湖的地理布局,苏堤和白堤分别横向和纵向延展,形成了美丽的景观。
- 横一长虹,纵一长虹: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堤坝比作长虹,形象生动,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跨虹桥畔月朦胧:桥旁的月光朦胧,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 桥样如弓,月样如弓: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象,将桥和月都比作弓,表现了优雅和曲线之美。
- 青山双影落桥东:描写青山的倒影,强调了自然的和谐美。
- 南有高峰,北有高峰:对称的结构,增强了景色的层次感。
- 双峰秋色去来中:秋天的色彩在高峰之间流转,表现出季节的变迁。
- 去也西风,来也西风:西风的起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桥样如弓,月样如弓”,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如“南有高峰,北有高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西风的“来去”赋予自然以生命,增添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苏堤、白堤:象征着西湖的美丽风景。
- 长虹、月朦胧:展现了自然的柔美与梦幻。
- 青山、高峰:象征稳定与永恒。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堤和白堤分别代表什么? A. 两条河流
B. 两条堤坝
C. 两座山 -
诗中提到的“长虹”指的是: A. 彩虹
B. 桥的形状
C. 太阳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爱情的描写
B. 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思考
C.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刘大白的《西湖秋泛》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之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西湖文化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