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张鞠存年兄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1:52: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叶秋蝉忽满林,
客愁况是别离侵。
张骞槎去明河隔,
贾傅书来痛哭深。
渐有清霜浮画角,
更无流水入瑶琴。
谁怜此夜淮南梦,
丛桂青青露不禁。
白话文翻译
黄叶纷纷,秋蝉在树林中鸣叫,
游子的忧愁更因离别而加重。
张骞的渡船已经驶去,明河被隔断,
贾傅的书信传来,令人痛哭流涕。
渐渐地,清霜在画角上浮现,
再也没有流水声流入瑶琴。
谁来怜惜今夜淮南的梦,
丛生的桂花在露水中显得格外青翠。
注释
- 黄叶:指秋天落下的树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秋蝉:指秋天的蝉鸣,常用来表达孤独和忧愁。
- 张骞:汉代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象征着远行和离别。
- 贾傅:贾谊的后代,书信的传递象征着情感的交流。
- 清霜:秋冬之交,霜降的现象,象征着寒冷和孤独。
- 瑶琴:古代的乐器,象征着高雅和情感的寄托。
- 淮南梦:指作者的梦境,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广心,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离别、思乡的深刻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在秋天的孤独与离别的苦楚。社会环境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结在诗中交织,反映出清代士人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开头的“黄叶秋蝉忽满林”展现了秋天的萧瑟,蝉鸣声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暗示着离别的情绪。接着,诗人以“客愁况是别离侵”直接表达了离别带来的愁苦,这种情感是普遍的,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无比真实和深刻。
“张骞槎去明河隔,贾傅书来痛哭深”一句,通过历史典故引入了更多的情感层面,张骞的远行象征着离别的无奈,而贾傅的书信则是情感的寄托,显示了沟通的艰难与思念的深切。随后,诗人用“渐有清霜浮画角,更无流水入瑶琴”描绘出秋冬交替的寒冷,瑶琴的孤寂则更加强化了诗人的内心孤独。
最后一句“谁怜此夜淮南梦,丛桂青青露不禁”以梦境作为结尾,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叶秋蝉忽满林: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时光流逝之感。
- 客愁况是别离侵:游子因离别而感到愁苦,情感上升。
- 张骞槎去明河隔:用张骞的故事比喻离别的遥远和不可逾越。
- 贾傅书来痛哭深:书信传递情感,但也带来深深的悲痛。
- 渐有清霜浮画角:秋冬交替,清霜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更无流水入瑶琴:瑶琴的孤寂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谁怜此夜淮南梦:在梦中思念故乡,但无人理解。
- 丛桂青青露不禁:桂花的青翠与露水形成对比,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诗人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情感,如“黄叶”象征生命的无常。
- 对仗:如“渐有清霜浮画角,更无流水入瑶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谁怜此夜淮南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叶:象征着时光流逝、生命的短暂。
- 秋蝉:代表孤独与忧伤。
- 清霜:象征着冰冷的现实与内心的孤寂。
- 瑶琴:象征着高雅的情感寄托与孤独的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叶”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美好的回忆
C. 欢乐的时光
D. 友谊的珍贵 -
“张骞槎去明河隔”中的“明河”指的是什么?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激昂
D. 平静
答案
- A
- 汉代的历史背景,象征着远行和离别。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广心《寄怀张鞠存年兄》 vs 李白《夜泊牛津》:两者均表现离别与思乡之情,但王广心的情感更为细腻,李白则显得豪放。
- 王广心的诗作较多地使用了自然意象,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广心及其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