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浯溪
作者: 李祐孙 〔宋代〕
浯溪崖石与天齐,
两刻中兴大业碑。
北向几多垂白叟,
百年不见汉官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浯溪的崖石高耸与天空齐平,崖上刻有中兴大业的碑文。面向北方,见到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百年间未曾见过汉朝的官员仪仗。
注释:
- 浯溪:指的是一条溪流,可能是特指李祐孙所处的地方。
- 崖石:山崖和石头,形容地势的高耸。
- 中兴大业碑:指的是刻有某种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成就的碑文,象征着复兴和伟大事业。
- 垂白叟:白发的老人,形容年纪大的人。
- 汉官仪:指汉朝官员的仪仗、风范,象征着昔日的繁华和权威。
典故解析:
- 中兴:常指国家或朝代的复兴,历史上多次出现,如南朝的“中兴”指的是南朝的复兴。
- 汉官仪: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朝代,象征着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祐孙,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李祐孙游览浯溪时,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过往汉代盛世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浯溪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写道“浯溪崖石与天齐”,通过崖石的高耸与天空的交汇,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厚重。接下来提到的“中兴大业碑”则是对过去繁荣的追忆,碑文所承载的历史沉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北向几多垂白叟”一句转折,表现了与壮丽自然形成鲜明对比的现实,许多白发老人,似乎在诉说着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最后一句“百年不见汉官仪”则是直白的表达了对汉朝繁华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失望。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浯溪崖石与天齐:描绘浯溪崖石高耸,与天空相接,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两刻中兴大业碑:崖上刻有复兴大业的碑文,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成就。
- 北向几多垂白叟:面向北方,看到很多年迈的老人,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 百年不见汉官仪:百年间未见汉代官员的仪仗,表达了对汉朝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崖石与天齐”与“中兴大业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崖石、碑文、白叟等意象均有象征意义,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崖石: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自然的伟岸。
- 碑文:象征着历史的记载与文化的传承。
- 白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见证。
- 汉官仪:象征着繁华的过去与现实的落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中兴大业碑”指的是什么?
- A. 汉代的官员
- B. 复兴的历史成就
- C. 一块普通的石碑
- 诗中提到的“白叟”是用来表达什么?
- A. 年轻人的无奈
- B. 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见证
- C. 自然的美丽
-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历史的辉煌?
- A. 浯溪
- B. 崖石
- C. 汉官仪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同样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 《题临安邸》 by 林升:表达对繁华与落寞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现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思考,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洒脱。
- 王维的《鹿柴》:通过山水意象表达隐逸情怀,风格更为静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