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天元十载华阴发兵,作时有郎官点发》
时间: 2025-01-24 18:42: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鬼方生猃狁,时寇卢龙营。
帝念霍嫖姚,诏发咸林兵。
天星下文阁,简师临我城。
三陌观勇夫,五饵谋长缨。
雷野大车发,震云灵鼓鸣。
太华色莽苍,清渭风交横。
胡马悲雨雪,诗人歌旆旌。
阏氏为女奴,单于作边氓。
神皇麒麟阁,大将不书名。
白话文翻译
鬼方部落出没猃狁,时常侵扰卢龙营地。
皇帝想着霍嫖姚,诏令咸林的军队出征。
天上的星辉照耀文阁,简书的军队即将抵达城下。
三条大路上观望勇士,五种饵料谋划长缨。
雷鸣的野外大车出发,震动云层的灵鼓声响。
太华山色莽苍,清渭河风交错。
胡马在雨雪中悲鸣,诗人歌唱着旗帜。
阏氏被当做女奴,单于则成了边疆的平民。
神皇麒麟阁上,大将军没有留下姓名。
注释
- 猃狁:古代北方部落,常作乱。
- 卢龙:古代边疆地区,指今天的北京、河北一带。
- 霍嫖姚:历史人物,以勇猛著称。
- 咸林兵:指咸林的军队,咸林是地名。
- 三陌:指三条道路。
- 勇夫:勇敢的士兵。
- 五饵:五种捕猎用的饵料,暗指谋略。
- 阏氏:指古代的王后或贵女。
- 单于:匈奴首领,常与汉朝对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约703年-758年),唐代诗人,字子蔚,号弈斋,出生于今江苏。其人以诗才著称,尤其擅长边塞诗,作品多描绘战争和边疆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天元十年(公元753年),当时正值唐朝对边疆的防御压力加大,诗中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和皇帝发兵的决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迫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边境战争的紧迫感与历史厚度。首联以“鬼方生猃狁,时寇卢龙营”开篇,直接点出敌人的威胁,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帝念霍嫖姚,诏发咸林兵”表达了皇帝的忧虑与决策,体现了国家对边防的重视。
中间部分则通过描绘军队出征的场景,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士气:“雷野大车发,震云灵鼓鸣”,声音的震撼感与视觉的壮阔感交织,令人心潮澎湃。最后几联则引入了对胡马的悲鸣以及阏氏与单于的描写,深化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牺牲,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跌宕起伏,既有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又有对将士英勇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鬼方生猃狁:开头直指敌人,显示出外敌的威胁。
- 时寇卢龙营:强调敌军频繁攻击,形势严峻。
- 帝念霍嫖姚:皇帝忧虑,回忆起历史上的英雄。
- 诏发咸林兵:表明决策,动员军队出征。
- 天星下文阁:描绘战争前的静谧与庄重。
- 简师临我城:军队即将到达,形成紧迫感。
- 三陌观勇夫:众人观望,体现出对将士的期待。
- 五饵谋长缨:暗示策略,表明战争的智谋。
- 雷野大车发:描绘出征的壮观场面。
- 震云灵鼓鸣:鼓声震撼,渲染气氛。
- 太华色莽苍:描绘自然景观,寓意战争环境的恶劣。
- 清渭风交横:风的交错,象征着战局的复杂。
- 胡马悲雨雪:表现战争对生命的影响,胡马的悲鸣暗示了苦难。
- 诗人歌旆旌:诗人的歌声与旗帜齐飞,展现出一种昂扬的斗志。
- 阏氏为女奴:战争带来的悲剧,女人沦为奴隶。
- 单于作边氓:敌人也被迫成为边境的生活者,体现战争的残酷。
- 神皇麒麟阁,大将不书名:大将军的无名,反映了历史的无常与英雄的悲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雷野大车发,震云灵鼓鸣”,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太华色莽苍”,通过自然景象隐喻战争的复杂和险恶。
- 拟人:胡马的悲鸣赋予动物情感,增加了诗的感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边疆战争为主题,展现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与士兵们的英勇,也深入探讨战争带来的痛苦与牺牲,表达了深切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鬼方:象征外敌,代表着侵略与威胁。
- 霍嫖姚:代表历史中勇敢的将领,传递出英雄情怀。
- 胡马:象征战争中的牺牲与哀痛。
- 阏氏:象征被战争摧残的女性,体现战争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霍嫖姚”是指什么? A. 将领
B. 王后
C. 边民
D. 文人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爱情
B. 自然
C. 战争与边防
D. 生活 -
“胡马悲雨雪”中,胡马象征什么? A. 和平
B. 生命的悲剧
C. 勇气
D. 富饶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储光羲《次天元十载华阴发兵》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体现了边塞风光与战争的主题,储光羲更侧重于战争的直接描绘,而王之涣则以名山大川为背景,表达了壮志未酬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