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慎言法师故房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精庐不住子,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里,时时闻异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灵恬静的境界。诗人表达了对慎言法师的怀念,暗示法师的居所虽然没有人居住,但其境地却如同无生之乡般安宁。过路的行人又怎能理解这里的道理呢?就像那回旋的雁群一样,似乎在寻找归宿。浮云归向故乡的山岭,落月也向西方升起。每到日暮,虚空中总能嗅到那异香,仿佛在传递着某种深邃的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精庐:指精致的房舍,这里暗示法师的住所。
- 无生乡:无生之乡,指一种超脱世俗、无忧无虑的境地。
- 过客:路过的行人。
-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
- 雁子堂:指大雁栖息的地方,象征归宿。
- 浮云:飘浮的云彩,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故岭:故乡的山岭。
- 落月:指月亮落下,象征时间的流逝。
- 虚空:空灵的空间。
- 异香:非凡的香气,暗示着某种特殊的情感或境界。
典故解析
- 无生乡:道教中常提到的境界,代表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存在。
- 浮云归故岭:云彩飘浮而去,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法师去世后,诗人怀念法师的居所,表达对法师精神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自然循环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富有哲理的境界。诗人以“精庐不住子”开篇,点出法师的住所虽无人,却充满了无生的宁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后面的“过客知何道”,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俗人的无奈与思考,暗示了人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常常被外在世界所遮蔽。雁子的形象,既是一种自然的象征,也隐喻了人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
接下来的描写,“浮云归故岭,落月还西方”,将自然景物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宇宙的循环,增强了诗歌的哲学深度。最后一句“日夕虚空里,时时闻异香”,则是诗人对这一境界的进一步升华,暗示着一种精神的愉悦与恬淡,仿佛在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应留意内心的声音,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精庐不住子:法师的居所虽精致却无人居住,暗示了超脱世俗的宁静。
- 自有无生乡:尽管无人,仍有一种无生的安宁。
- 过客知何道:过路人怎能理解这种境界,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裴回雁子堂:雁群徘徊,象征寻找归宿的心情。
- 浮云归故岭:浮云飘回故乡的山岭,象征着自然的循环与归属感。
- 落月还西方:月亮落下,象征时间的流逝。
- 日夕虚空里:每到日落时分,诗人置身于空灵的空间。
- 时时闻异香:此时此刻,诗人感受到一种超凡的香气,暗示心灵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法师的住所比作无生乡,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 对仗:如“浮云归故岭,落月还西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雁子“裴回”,赋予自然物以人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法师的怀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精庐:象征精致、宁静的生活空间。
- 无生乡:象征心灵的归宿与超脱。
- 浮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心态。
- 雁子:象征归属与寻觅。
- 异香:象征内心的愉悦与精神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精庐”是指什么? A. 破旧的房子
B. 精致的房舍
C. 普通的住所
D. 高大的建筑 -
诗人通过“浮云归故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
“日夕虚空里,时时闻异香”中的“异香”象征什么? A. 自然的气息
B. 内心的愉悦
C. 生活的繁忙
D. 知识的获得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王维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哲思。储光羲的作品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法师的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