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用韵调尹默平君》

时间: 2025-01-27 03:49:16

世味从荼苦,生涯似蔗甜。

偶然乡思上眉尖。

却道莼羹佳处不须盐。

桐叶闲题句,荷香晚透帘。

莫将形影妒双鹣。

燕子自来自去亦无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味从荼苦,生涯似蔗甜。
偶然乡思上眉尖。
却道莼羹佳处不须盐。
桐叶闲题句,荷香晚透帘。
莫将形影妒双鹣。
燕子自来自去亦无嫌。


白话文翻译:

这世间的滋味如同苦荼,生活却又像甘蔗般甜美。
偶尔乡愁浮上心头,眉头微微皱起。
说那莼菜羹的美味,根本不需要盐来调味。
在桐叶下闲吟的诗句,荷花的香气在晚风中透过窗帘。
不要因为形影相随而妒忌那双鹣鸟。
燕子自由出入,来也去也并无怨言。


注释:

  • 荼苦:荼是一种苦味的植物,借指生活的艰辛。
  • 蔗甜:甘蔗,象征生活中的甜美部分。
  • 乡思:乡愁,思乡之情。
  • 莼羹:莼菜做的羹,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具有清香的味道。
  • 桐叶:指桐树的叶子,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
  • 形影:形与影,比喻朋友或恋人。
  • 双鹣:鹣,指鹣鸟,常用来比喻恋人或夫妻。

典故解析:

  • 莼羹:莼菜羹源于《诗经·小雅·采苓》,莼菜被视为美味,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燕子: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寓意自由与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福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自然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的点滴,表现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在清代的背景下创作,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生活的感受交织,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思索与追求,展现出对乡愁和自然美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南歌子》是汪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以“荼苦”与“蔗甜”对比,反映了生活的苦与甜,揭示了人们在艰难困苦中仍能找到生活的甘甜之处。这种对生活的辩证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哲理思维。

乡愁的情感通过“偶然乡思上眉尖”这一句生动表达,仿佛在喧嚣的生活中,乡愁隐隐浮现,令人怦然心动。同时,诗人通过“莼羹佳处不须盐”的描绘,表现了对乡土美食的眷恋,象征着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桐叶闲题句,荷香晚透帘”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晚景,诗人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表达了创作的快乐。最后,诗人用“莫将形影妒双鹣”劝诫自己与他人,不必因生活的形影相随而生妒意,燕子自由自在地来去,恰恰反映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兼具哲理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情,传递出一种淡然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味从荼苦,生涯似蔗甜:生活的滋味有苦也有甜,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
  • 偶然乡思上眉尖:不经意间,思乡的情感浮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 却道莼羹佳处不须盐:对美食的向往,象征着对故乡的强烈思念。
  • 桐叶闲题句,荷香晚透帘:在自然的环境下,享受创作的乐趣,表现出诗人的闲适状态。
  • 莫将形影妒双鹣:劝诫自己不必因身边的陪伴而嫉妒他人,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燕子自来自去亦无嫌:燕子象征着自由,强调了对生活的包容与理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荼苦与蔗甜的对比,反映生活的多样性。
  • 拟人:燕子被赋予自由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意象:桐叶、荷香等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强调了在苦难中寻求甜美的智慧,以及对自由与乡愁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的苦涩与艰辛。
  • :象征生活的甜美与希望。
  • 莼羹:代表家乡的美好,寄托思乡之情。
  • 桐叶:象征诗人的创作与思考空间。
  • 燕子: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荼”代表什么? A. 甜蜜
    B. 苦涩
    C. 自由

  2. “偶然乡思上眉尖”中的“乡思”指的是什么? A. 乡愁
    B. 乡土
    C. 乡音

  3. 诗中提到的双鹣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恋爱
    C. 自由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汪东的《南歌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对乡愁的描绘,但汪东更强调生活的苦与甜的对比,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柔软。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和生活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