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令》

时间: 2025-01-26 02:56:06

堪惆怅红尘千里。

恨死拨、浮名浮利。

欠我温存,少伊撋就,两处悬悬地。

拟待归来伏不是。

更与问、孤眠子细。

月照纱窗,晓灯残梦,可日煞恶滋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令
堪惆怅红尘千里。
恨死拨浮名浮利。
欠我温存,少伊撋就,两处悬悬地。
拟待归来伏不是。
更与问孤眠子细。
月照纱窗,晓灯残梦,可日煞恶滋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在纷繁红尘中,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无奈与惆怅。作者感到失去温存和情感的怅惘,心中挂念着两地相隔的恋人。即使期待重聚,内心仍有不安与焦虑。月光透过纱窗,晨灯的余晖中,梦境已然破灭,生活的苦涩让人难以承受。

注释:

  • 堪惆怅:忍不住感到惆怅。
  • 红尘:指世俗世界,喻指凡俗的生活。
  • 浮名浮利:指虚无的名声和利益。
  • 欠我温存:缺少我想要的温柔和关怀。
  • 少伊撋就:少了与她的相聚。
  • 两处悬悬地:两地相隔,心情悬挂不定。
  • 拟待归来:想要归来,却又不知可否。
  • 伏不是:心中不安。
  • 孤眠子细:独自入睡,细细思量。
  • 残梦:未圆的梦。
  • 煞恶滋味:极其难忍的滋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无咎,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词著称。其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情绪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该词作成于个人情感低谷时,反映了作者对浮世纷扰的思考以及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诗歌鉴赏:

《雨中花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名利的厌倦与对爱情的向往。开头便以“堪惆怅红尘千里”引入,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沉重。词中对“浮名浮利”的反思,不仅揭示了个人的内心挣扎,也映射出更广泛的社会现象。随着词意的推进,作者表达了对于恋人缺乏温存的渴望,情感愈发浓烈。结尾处的“月照纱窗,晓灯残梦”则通过意象的变化,传达了梦幻与现实的冲突,暗示着生活中的苦涩与失落。

整首词在结构上紧凑,情感层层推进,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魅力。词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将个人的经历与普遍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了共鸣,让人对生活中的种种感慨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堪惆怅红尘千里”:感到惆怅,世事如千里红尘般遥远。
    • “恨死拨浮名浮利”:对虚名与利益的厌恨,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 “欠我温存,少伊撋就”:渴望温暖的感情,却总是缺少与她的相聚。
    • “两处悬悬地”:两地分隔,心情如悬而未决。
    • “拟待归来伏不是”:期待归来,但内心却不安。
    • “更与问孤眠子细”:想要问候孤独入睡的自己。
    • “月照纱窗,晓灯残梦”:月光照进窗户,晨光中梦已残破。
    • “可日煞恶滋味”:生活的苦涩令人难以忍受。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尘比作千里,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梦”以情感,增强了词的感情色彩。
    • 对仗:如“浮名浮利”对“温存”,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表达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与对爱情的渴望,体现一种沉重的生活感受。

意象分析: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的纷扰。
  • 浮名浮利:代表虚荣与利益,揭示世人的追求。
  • 月照纱窗:象征孤独与思念,营造出寂寞的氛围。
  • 晓灯残梦:体现生活的无奈与梦破的失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失落
    C.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浮名浮利”指的是什么? A. 实际利益
    B. 虚无的名声和利益
    C. 真实的情感

  3. “月照纱窗,晓灯残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甜蜜
    B. 孤独和失落
    C.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失去的感慨,但李清照的情感更显柔和,而杨无咎则更为沉重和直白。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位词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