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为童四十寿)》

时间: 2025-01-22 10:03:30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为童四十寿)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
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
寿数三回排第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如仙女般美丽的女子,她的身姿婀娜,宛如神仙一般。几日来,她的佩环离开海面,似乎在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小春季节离现在只有十天,菊花的香气还未散发出来。红霞中盛满了酒杯,轻轻摇晃着,仿佛波浪起伏。新歌缓缓地引来,声声传到云端。她的美貌与姓氏相配,寿命也如同这美丽的容颜一样,令人赞叹。


注释

  • 娉婷:形容女子身材纤细、婀娜的样子。
  • 标格:形容出众的风姿与气度。
  • 珮环:指佩戴的玉珮与环饰。
  • 小春:指春天的初期。
  • 菊蕊:菊花的花蕊,象征着秋天的美好。
  • 霞觞:指盛满酒的杯子,霞光映照下的酒杯。
  • 玉颜:美丽的容颜,玉指代美好。
  • 寿数:指寿命的长度。

典故解析

此词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玉颜”和“寿数”可以看出,诗人对美与长寿的追求和赞美,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无咎,字子将,号孤舟,宋代词人,以其才情横溢而著称,作品多描绘生活美好、抒发个人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为了庆祝童四十寿而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以及对寿命的期许,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长寿与美好人生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玉楼春》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作者对生命与美的赞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开篇便以“娉婷标格神仙样”描绘一位优雅的女子,这种神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也渗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即将绽放的菊花,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酒杯中的红浪和轻扬的新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画卷中,增添了几分生动与乐趣,展现出一种欢庆的氛围。

最后两句“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对美丽与长寿的祝愿。在这里,作者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词韵律和谐,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情与对美好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娉婷标格神仙样:女子的姿态优雅,仿佛神仙般出众。
    2. 几日珮环离海上:几天前,佩环似乎从海面上离开,暗示着岁月与等待。
    3. 小春只隔一旬期:小春节气即将到来,时间的流逝感。
    4. 菊蕊包香犹未放:菊花的香气尚未绽放,象征着潜在的美好。
    5. 霞觞满酌摇红浪:酒杯中满是红酒,像霞光一样摇曳,描绘庆祝的氛围。
    6. 慢引新声云际响:轻声引出新的歌曲,声音传到遥远的云端。
    7. 玉颜长与姓相宜:美丽的容颜与姓氏相配,象征着良好的家世。
    8. 寿数三回排第行:祝愿寿命长久,象征长寿的美好愿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神仙样”,增强了女子的美丽形象。
    • 拟人:将“新声”描绘成能引导的存在,赋予音乐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多处运用了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对美与长寿的祝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美好时刻的珍视与向往。


意象分析

  • 娉婷: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优雅。
  • 菊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着秋天的成熟与生命的延续。
  • 霞觞:象征欢乐与庆祝,酒杯中的酒如同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 玉颜:代表美丽,象征着理想的女性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对长寿与美的祝愿
    C. 战争与和平
    D. 友情与爱情

  2. “霞觞满酌摇红浪”中的“霞觞”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花朵
    C. 夕阳
    D. 仙女

  3. “玉颜长与姓相宜”中“玉颜”是什么意思? A. 寿命
    B. 美丽的容颜
    C. 诗歌
    D. 名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与感慨。
  2. 李清照《如梦令》:展现了女性的情感与美丽。

诗词对比

  • 杨无咎《玉楼春》李清照《如梦令》
    • 两首词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者通过对美的描绘,后者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独特才华。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许多优秀的宋代词作。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详细解释古诗词中的字词与意象。
  3. 《词学通论》:探讨词的演变与发展,提供深入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