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其三 和向芗林木犀》

时间: 2024-09-19 21:27:56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

空中呈露。

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

清如许。

醉看歌舞。

同在高寒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三 和向芗林木犀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
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
清如许。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

白话文翻译:

借问嫦娥,最初是谁在种下那婆娑的树木?
那树在空中露出光辉,果然不比凡间的花儿少。
我却更爱那芗林,仿佛置身于蟾宫之中。
如此清丽,醉看歌舞,皆是在这高寒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嫦娥:月亮上的仙女,传说中与月亮有关的人物。
  • 婆娑树:形态优美的树,常用来形容舞动的树影。
  • 芗林:指香气四溢的树林,象征美好的环境。
  • 蟾宫:指月亮中的宫殿,寓意美好而高洁的境地。
  • 清如许:形容清澈、明亮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源于古代神话,嫦娥因吞下不死药飞向月宫,象征着孤独与理想的追求。
  • 蟾宫: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描绘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末年,卒于南宋初年。他的词作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月亮与自然的崇拜之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杨无咎的《点绛唇 其三》以其清新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通过对嫦娥与婆娑树的提问,引发对美好事物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月亮和自然的深情向往。尤其是“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一句,强调了芗林和蟾宫的相似,既是对高洁境地的渴望,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的最后两句“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则通过“醉”字传达了一种陶醉于美好生活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在清冷高远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愉悦和满足,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词流露出一种优雅而高远的情感,使读者在沉醉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精神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借问嫦娥,当初谁种婆娑树。:这里提到嫦娥,带有神秘色彩,提问的方式引发对自然的思考。
  • 空中呈露。不坠凡花数。:强调月亮下的树木之美,光辉闪烁,超越了凡间花卉。
  • 却爱芗林,便似蟾宫住。:表达了对芗林的深厚情感,象征着理想的栖息地。
  • 清如许。醉看歌舞。同在高寒处。:最后的意象中,清澈的环境与欢快的歌舞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芗林比作蟾宫,表述理想的境地。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加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追求超然境界的情感,反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嫦娥:象征孤独与理想。
  • 婆娑树:象征优雅和美。
  • 芗林:象征自然的芬芳与美好。
  • 蟾宫:象征高洁的理想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嫦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丽
    C. 财富
    答案: A

  2. 芗林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凡世的烦恼
    B. 理想的栖息地
    C. 生活的琐碎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醉看歌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陶醉与快乐
    C. 厌倦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融合。
  • 《水调歌头》苏轼:对月亮的思考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与《点绛唇 其三》:两者均描绘了月亮及其带来的情感,但李白更显豪放,而杨无咎则更显细腻。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杨无咎生平及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