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琮赴广州东莞簿》

时间: 2025-01-25 22:42:29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

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章琮赴广州东莞簿 杨亿 〔宋代〕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 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

白话文翻译: 怀揣美玉却三次献宝,悲叹秋天突然生出白发。 十年叹息职位未得调整,一生仍旧徒劳无功。 与蛮族进行贸易,公田如同投入海涛。 虽饮贪泉之水,却不愿沾染污秽。

注释:

  • 抱璞曾三献:比喻怀才不遇,多次尝试却未被赏识。
  • 悲秋忽二毛:悲叹秋天,突然发现自己头发花白。
  • 十年嗟不调:十年叹息,职位未得调整。
  • 一命尚徒劳:一生仍旧徒劳无功。
  • 互市通蛮货:与蛮族进行贸易。
  • 公田入海涛:公田如同投入海涛,比喻公田的管理不善或收益微薄。
  •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虽饮贪泉之水,却不愿沾染污秽,比喻虽处污浊环境,仍保持清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反映了当时官员的困境和对清廉的坚持。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亿为章琮赴广州东莞簿所作,表达了对章琮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其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清廉的赞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抱璞曾三献”和“悲秋忽二毛”等意象,深刻描绘了章琮怀才不遇的悲凉境遇。诗中的“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徒劳感。后两句“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和艰难。最后,“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展现了章琮在污浊环境中坚守清廉的品格,体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质的赞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抱璞曾三献”用“抱璞”比喻怀才不遇,“三献”表示多次尝试。
  • 次句“悲秋忽二毛”以“悲秋”表达悲凉,“二毛”指头发花白,暗示岁月流逝。
  • 第三句“十年嗟不调”表达长期未得升迁的叹息。
  • 第四句“一命尚徒劳”强调一生的努力似乎毫无成果。
  • 第五句“互市通蛮货”描述与外族的贸易活动。
  • 第六句“公田入海涛”用“入海涛”比喻公田的管理不善。
  • 末句“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表明虽处污浊环境,仍保持清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抱璞”比喻怀才不遇,“入海涛”比喻公田的管理不善。
  • 对仗:如“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和对清廉品质的赞赏。通过描绘章琮的困境和坚持,诗人传达了对清廉和正直的崇高评价。

意象分析:

  • 抱璞:怀才不遇的象征。
  • 悲秋:悲凉的象征。
  • 二毛:岁月流逝的象征。
  • 贪泉:污浊环境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抱璞曾三献”比喻什么? A. 怀才不遇 B. 多次尝试 C. 清廉品质 D. 悲凉境遇

  2.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表达了什么? A. 对污浊环境的厌恶 B. 对清廉品质的坚持 C. 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D. 对贸易活动的描述

答案: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亿的其他诗作,如《无题》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怀才不遇主题诗作,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与杨亿的其他诗作对比,如《无题》,可以发现其一贯的清新脱俗风格。
  • 与其他宋代诗人的怀才不遇主题诗作对比,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可以探讨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杨亿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