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殿丞知河南县》
时间: 2025-01-25 23:07: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殿丞知河南县 杨亿 〔宋代〕
鼎邑闾阎有古风,清谈为治自從容。 官聊殿省通朝籍,路过津桥入县封。 柳荫天衢时按辔,云生少室好搘筇。 龙门旧有题名处,石壁苍苔驳几重。
白话文翻译:
在鼎邑这个地方,民间保持着古老的习俗,清谈治理事务显得从容不迫。 官员们穿梭于宫殿与省府之间,记录着朝中的事务,经过津桥进入县界。 在柳荫下的大道上时而缓行,云雾缭绕的少室山是拄杖的好去处。 龙门那里曾有题名的地方,石壁上苍苔斑驳,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注释:
- 鼎邑:指河南县,古代称鼎邑。
- 闾阎:指民间。
- 清谈为治:指以清谈的方式处理政务。
- 從容: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 官聊殿省:指官员在宫殿和省府之间往来。
- 通朝籍:记录朝中的事务。
- 津桥:指渡口或桥梁。
- 县封:县界。
- 天衢:指大道。
- 按辔:指骑马缓行。
- 少室:山名,位于河南。
- 搘筇:拄杖。
- 龙门:地名,位于河南。
- 题名处:指题字留名的地方。
- 石壁苍苔:石壁上长满苍苔。
- 驳几重:斑驳多层,指岁月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人物,尤其擅长诗歌和骈文。杨亿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此诗描绘了河南县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体现了作者对地方治理的看法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在担任河南县知县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在地方治理上的从容态度和对当地自然风光的喜爱。通过诗歌,作者表达了对古风民俗的尊重和对政务处理的从容不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河南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地方治理的从容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鼎邑闾阎有古风”一句,即表达了作者对当地古老民俗的尊重和喜爱。而“清谈为治自從容”则体现了作者处理政务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后文通过对官场往来、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从容和欣赏的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鼎邑闾阎有古风”:鼎邑指河南县,闾阎指民间,古风指古老的民俗。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地古老民俗的尊重和喜爱。
- “清谈为治自從容”:清谈指以清谈的方式处理政务,從容指从容不迫。这句体现了作者处理政务的从容态度。
- “官聊殿省通朝籍”:官聊指官员往来,殿省指宫殿和省府,通朝籍指记录朝中的事务。这句描绘了官员在宫殿和省府之间往来的情景。
- “路过津桥入县封”:津桥指渡口或桥梁,县封指县界。这句描述了官员经过津桥进入县界的情景。
- “柳荫天衢时按辔”:柳荫指柳树的阴影,天衢指大道,按辔指骑马缓行。这句描绘了在柳荫下的大道上缓行的情景。
- “云生少室好搘筇”:云生指云雾缭绕,少室指少室山,搘筇指拄杖。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少室山美景的喜爱。
- “龙门旧有题名处”:龙门指地名,题名处指题字留名的地方。这句提到了龙门那里曾有题名的地方。
- “石壁苍苔驳几重”:石壁指石壁,苍苔指苍苔,驳几重指斑驳多层。这句描绘了石壁上苍苔斑驳的情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官聊殿省通朝籍,路过津桥入县封”,“柳荫天衢时按辔,云生少室好搘筇”,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诗中“云生少室好搘筇”一句,将云雾拟人化,赋予了云雾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地方治理的从容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对河南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绘,作者展现了他的从容不迫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鼎邑:指河南县,象征着古老的地方。
- 闾阎:指民间,象征着古老的民俗。
- 清谈:指以清谈的方式处理政务,象征着从容不迫。
- 官聊殿省:指官员往来,象征着政务的繁忙。
- 津桥:指渡口或桥梁,象征着交通的便利。
- 柳荫:指柳树的阴影,象征着宁静和凉爽。
- 天衢:指大道,象征着宽广和通畅。
- 少室:指少室山,象征着自然美景。
- 龙门:指地名,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 石壁苍苔:指石壁上长满苍苔,象征着岁月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鼎邑闾阎有古风”一句,闾阎指的是什么? A. 宫殿 B. 民间 C. 省府 D. 桥梁
-
诗中“清谈为治自從容”一句,清谈指的是什么? A. 清谈的方式处理政务 B. 清谈的方式处理政务 C. 清谈的方式处理政务 D. 清谈的方式处理政务
-
诗中“官聊殿省通朝籍”一句,殿省指的是什么? A. 宫殿和省府 B. 宫殿和省府 C. 宫殿和省府 D. 宫殿和省府
-
诗中“柳荫天衢时按辔”一句,按辔指的是什么? A. 骑马缓行 B. 骑马缓行 C. 骑马缓行 D. 骑马缓行
-
诗中“云生少室好搘筇”一句,搘筇指的是什么? A. 拄杖 B. 拄杖 C. 拄杖 D. 拄杖
答案:
- B
- A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瓜洲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苏轼《题西林壁》:这首诗通过对西林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杨亿《赵殿丞知河南县》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 杨亿《赵殿丞知河南县》与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对宋诗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 《杨亿诗集》:这本书收录了杨亿的主要诗作,对杨亿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