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阁何年建,寒棱石态生。
鱼吹蘋溜合,潮涨岸沙平。
榴气因风远,芦衣对水明。
沧浪歌一曲,疑是洞庭声。
白话文翻译:
这座江边的阁楼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它的寒冷外观如同石头一般。鱼儿在水中游动,水草随之荡漾,潮水上涨时,河岸的沙滩变得平坦。榴花的香气随着风远远飘来,芦苇的衣衫在水面上显得格外明亮。此时,传来一曲《沧浪歌》,仿佛是洞庭湖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阁:指江边的楼阁。
- 寒棱石态:形容阁楼的外观清冷如石头。
- 鱼吹蘋:鱼在水中游动,水草被吹动。
- 榴气:指石榴花的香气。
- 芦衣:形容芦苇在水面上的模样。
- 沧浪歌:古代诗歌,表达对江河湖泊的情感。
典故解析:
- 洞庭声:洞庭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诗中提到的《沧浪歌》与此地的自然景观紧密相连,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国是,明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为稀少,但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反思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阁及周围的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转与自然美的感叹。
诗歌鉴赏:
《京观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江阁的追问,既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也暗含了对岁月的感慨。诗中“江阁何年建”是引子,带出对时间的追问。接着,诗人通过“寒棱石态生”描绘了阁楼的冷峻外观,给人以沉静的感觉。
而“鱼吹蘋溜合”则生动地刻画了江水的动态,水中的鱼与水草相互交融,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紧接着,“潮涨岸沙平”则展现了潮水涨起时的宁静与平和,给人一种安静的美感。
后面的描写中,榴花的香气、芦苇的清晰都在营造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最终以“沧浪歌一曲”收尾,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声音结合,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叠加,情感真挚,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阁何年建:提问式开头,引出思考与回忆。
- 寒棱石态生:描述阁楼的冷峻形态,象征历史的沉重。
- 鱼吹蘋溜合:描绘水中生动的景象,展现生机。
- 潮涨岸沙平:写潮水上涨时的宁静场景,表现自然的和谐。
- 榴气因风远:榴花香气随风飘散,增强空气的清新感。
- 芦衣对水明:芦苇在水中的映衬,展现自然的柔美。
- 沧浪歌一曲:结尾以歌声引出情感的共鸣,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棱石态”,将阁楼比作石头,突显其冷峻。
- 拟人:鱼与水草的结合,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每句之间的意象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江阁及周围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思索,反映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阁:象征人类活动与历史的交汇点。
- 鱼: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无穷魅力。
- 榴花:代表春天的来临与生机。
- 沧浪:象征江河湖泊的宽广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京观楼》是由哪位作者创作的?
A. 李白
B. 陈国是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榴气因风远”中的“榴”指代什么?
A. 石榴花
B. 橙子
C. 苹果 -
“沧浪歌”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生活的苦闷
B. 自然的声音与情感
C. 人生的哲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陈国是的《京观楼》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悲情,而陈国是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美与宁静。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境构建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