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兰》
时间: 2025-04-27 19:1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兰杂桃李,开花无清香。
本具岩壑姿,庶得韬耿光。
误入芳园中,乃觉气不扬。
少年不我顾,志士徒见伤。
偶值朝雨馀,日吉复时良。
呼童斸春泥,移根上高冈。
为尔去萧艾,晓露滋瀼瀼。
永托松竹阴,尔生岂不昌。
细叶舒冷翠,贞葩结青阳。
缓缓趋土脉,慎勿近路傍。
路傍多辙迹,曲曲如羊肠。
恐尔遭采掇,委质儿女将。
哀哉楚灵均,细佩荷为裳。
斯人不可见,谁能复其常。
遂令蘼芜辈,各自争芬芳。
回看桃李花,零落空啼妆。
白话文翻译:
幽香的兰花与桃李杂在一起,开花却没有清香。
本身就具备岩石与山谷的风姿,应该可以藏匿光辉。
误入了芳香的园子中,才觉得自己的气息不再张扬。
年轻人不再关注我,志士们徒然感到伤感。
偶然遇到早晨的雨后,阳光再好时节也如常。
呼唤小童挖土,移根到高岗之上。
为了你去除杂草,晨露滋润得很丰沛。
永远寄托于松竹的阴凉下,你的生命岂不昌盛?
细叶舒展出冷翠,贞洁的花朵结出青阳。
缓缓接近土壤脉络,切忌靠近路旁。
路旁多是车辙,曲折如羊肠小道。
恐怕你遭遇采摘,质地被儿女们所妨碍。
哀哉楚国的灵均,她用细佩荷作衣裳。
此人再也见不到,谁能恢复她的常态?
于是让那些蘼芜等草,各自争相芬芳。
回看桃李花,零落后只剩空妆。
注释:
- 幽兰:指芬芳的兰花,常用以比喻高洁的品格。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象征普通的花卉,常与兰花对比。
- 岩壑:山岩和谷壑,形容兰花的生长环境。
- 韬耿光:隐藏光辉,指兰花的内敛和不张扬。
- 楚灵均:指楚国的灵均,历史上才女,象征美丽与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臻,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借用兰花与桃李的对比,表达对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同时反映出对年轻一代的失望与对传统美德的渴望。
诗歌鉴赏:
《移兰》通过兰花与桃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思考与对社会浮华的批判。兰花象征着高洁与清雅,而桃李却是世俗的代表,开花却没有清香,说明美丽的外表掩盖不了内在的空洞。诗中提到“少年不我顾,志士徒见伤”,表现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失望,他们只关注眼前的繁华,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与品德。
在描绘兰花生长环境时,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兰花的坚韧与不屈。在“呼童斸春泥,移根上高冈”的情景中,诗人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为兰花寻找更好的生长环境,体现了对理想与追求的执着。
最后,诗人通过对楚灵均的哀叹,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在“回看桃李花,零落空啼妆”中,桃李的凋零象征着青春的逝去和世俗的无常,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幽兰杂桃李:将兰花与桃李相提并论,暗示内外的差异。
- 开花无清香:桃李虽美,却没有内涵。
- 本具岩壑姿:兰花自有其独特的风姿。
- 庶得韬耿光:希望能够隐藏光芒,以免被世俗所伤。
-
修辞手法:
- 对比:兰花与桃李的对照,突显兰花的高洁。
- 拟人:兰花被赋予情感和意志,表现其追求理想的决心。
- 比喻:将人生的道路比作曲折的羊肠小道,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年轻一代的失望,以及对传统美德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 兰花:象征高洁、清雅的品德,代表诗人心中的理想。
- 桃李:象征世俗的繁华与浮华,反映出社会的世态炎凉。
- 春泥:象征生命的滋养与成长的环境,暗含诗人对未来的期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移兰》中的“幽兰”主要象征什么?
- A. 世俗的浮华
- B. 高洁的品德
- C. 年轻的朝气
- D. 生命的脆弱
-
诗中提到的“楚灵均”代表了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对逝去美好的怀念
- C. 对现代生活的讽刺
- D. 自然界的变化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兰亭集序》:王羲之,表现对友谊与自然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与《移兰》均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了豪放与壮志,后者则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反思。两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不同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人及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