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冬日景忠山应制》
时间: 2025-01-08 21:02: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雄关阻塞戴灵鳌,
控制卢龙胜百牢。
山界万重横翠黛,
海当三面涌银涛。
哀笳带月传声切,
早雁迎秋度影高。
旧是六师开险处,
待陪巡幸扈星旌。
白话文翻译:
雄伟的关口被阻塞,像灵鳌一样高耸,
控制卢龙的胜利胜过百座牢狱。
山峦重叠,横亘如翠色黛眉,
海洋从三面涌来,像银色的波涛。
哀伤的笳声带着月光传来,声音悠切,
早雁迎着秋天,飞过高空的影子。
这里曾是六师开疆拓土的险要之地,
期待陪伴着巡游的幸临,旗帜如星辰般闪耀。
注释:
- 雄关:指雄伟的关口或山关,象征防守的重要地带。
- 灵鳌:传说中的神鸟,形容非常高大。
- 卢龙:地名,古代指代边防地区。
- 翠黛:形容青色的山峦。
- 哀笳:悲伤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乐器。
- 六师:古代指代军队,特别是指开疆拓土的部队。
- 扈星旌:指随行的旗帜,像星星一样闪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靖庐,满族,清代著名词人,也是著名的诗人。其诗词兼具清雅与豪放,擅长抒情,情感真挚,作品在清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拟冬日景忠山应制》作于清代康熙年间,正值国家边疆防务压力较大之时,诗人通过描绘忠山的壮丽景色,表达对边防将士的敬意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忠山的壮丽景色,气势磅礴。开篇的“雄关阻塞戴灵鳌”将读者带入一个巍峨的关口景象,灵鳌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山的高度,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接下来的“控制卢龙胜百牢”则将视野转向了国防,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山界万重横翠黛”描绘了山峦起伏、层层叠叠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深邃与绵延。而“海当三面涌银涛”则通过对海洋的描写,展现了水的流动与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山的坚固与海的灵动。
中间两句“哀笳带月传声切,早雁迎秋度影高”通过音乐与季节的变化,营造了诗歌的情感氛围,哀笳的悲伤与早雁的高飞,交织出一种对过往历史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展望。
结尾的“旧是六师开险处,待陪巡幸扈星旌”则回归到历史的厚重,强调了这片土地曾经的军事意义和荣耀,展现出诗人对国家的深爱与自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雄关阻塞戴灵鳌:描绘了雄伟的山关,象征防守的重要性。
- 控制卢龙胜百牢:强调了边防的重要性,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牺牲。
- 山界万重横翠黛:用“翠黛”形容山的颜色,展现出大自然的美。
- 海当三面涌银涛:描绘了海的波涛,形成与山的对比。
- 哀笳带月传声切:音乐的悲伤与月光的映衬,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早雁迎秋度影高:早雁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反映出时间的流逝。
- 旧是六师开险处:历史的回顾,展现了战争的印记。
- 待陪巡幸扈星旌:展望未来,期待国家的繁荣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灵鳌,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哀笳带月”赋予物象以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和对历史的回顾,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雄关:象征防守与抵抗。
- 灵鳌:象征高大与崇高理想。
- 翠黛:象征美丽与自然。
- 银涛:象征流动与变化。
- 哀笳:象征历史的悲伤与回忆。
- 早雁: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国家防务
C. 个人情感
D. 历史回顾 -
“海当三面涌银涛”中的“银涛”象征什么? A. 安宁
B. 财富
C. 水的流动
D. 风暴 -
诗中提到的“六师”指的是? A. 军队
B. 文人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 《春望》:反映了国家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两者都体现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但角度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纳兰性德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