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
时间: 2025-01-26 04:12:12意思解释
换巢鸾凤
作者: 朱彝尊 〔清代〕
原文展示
桐扣亭前。记春花落尽,才返吟鞭。鸭头凝练浦,鹅眼屑榆钱。兰期空约月初弦。待来不来,红桥小船。蓬山近,又风引翠鬟不见。飞燕,书乍展。哽咽泪痕,犹自芳笺染。玉镜妆台,青莲砚匣,定自沉吟千遍。解道临行更开封,背人一缕香云剪。知他别后,凤钗拢鬓深浅。
白话文翻译
在桐树下的亭子前,想起春天的花朵已经凋零,才刚刚重新开始吟唱。鸭头在清澈的水面上凝视,像是鹅眼中的榆钱般闪烁。兰花的约定空留在月初的弦音中,等待着她的到来,却不知道她是否会来,红桥小船在水中轻轻摇晃。蓬山近在咫尺,却又被风吹得青鬟不见。燕子飞来飞去,书信刚展开。哽咽的泪痕依然在香笺上染上痕迹。玉镜妆台和青莲砚匣,想必她也在沉吟着千遍的思念。听说临行前又打开了信封,背人剪下一缕香云。知道她别后,凤钗已经把鬓发拢得深浅不一。
注释
- 桐扣亭:指的是一种亭子,外面用桐木装饰,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 吟鞭:吟唱的工具,指的是吟唱的情绪或才能。
- 鸭头凝练浦:形容水面清澈,鸭头静静地凝视着水面。
- 兰期:指与兰花相关的约定或期望。
- 香云:指的是香气的云雾,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缠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清代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兼具清新与典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换巢鸾凤》创作于清代,背景是一个充满文人情怀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花落尽、鸭头凝视、兰期空约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诗中的“红桥小船”和“蓬山近”既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对心中理想的向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思念,表现出深切的情感。尤其是“哽咽泪痕,犹自芳笺染”一句,将思念与伤感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在意象的安排上层层递进,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丰富,使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桐扣亭前:设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记春花落尽,才返吟鞭: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对过往的感慨。
- 鸭头凝练浦,鹅眼屑榆钱:描绘宁静水面的美丽景象,同时暗示诗人惆怅的心情。
- 兰期空约月初弦:传递出对一段情感的期待与失落。
- 待来不来,红桥小船: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夹杂着不确定的情感。
- 蓬山近,又风引翠鬟不见:象征着距离的遥远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飞燕,书乍展:燕子象征着春天,书信的展开暗示着情感的流露。
- 哽咽泪痕,犹自芳笺染:情感的深切,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思念。
- 玉镜妆台,青莲砚匣,定自沉吟千遍: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内心的沉思。
- 解道临行更开封,背人一缕香云剪:表达了临别时的依依不舍。
- 知他别后,凤钗拢鬓深浅:道出分离后的情感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鸭头凝练浦”比喻水面的宁静。
- 拟人:将情感赋予自然景物,如“飞燕,书乍展”。
- 对仗:如“玉镜妆台,青莲砚匣”,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同时也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象征清幽,代表诗人的情怀。
- 春花:象征美好与短暂,代表时光的流逝。
- 鸭头、鹅眼:水面上的生物,象征宁静与思考。
- 兰期:象征约定与失落的情感。
- 凤钗:象征女性的美丽与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鸭头凝练浦”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水面
C. 高山流水
D. 夕阳西下 -
“兰期空约月初弦”中的“兰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约定
C. 一种乐曲
D. 一种风景 -
诗中提到的“凤钗”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女性的美丽
C. 家庭
D. 忧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诗词对比: 在《换巢鸾凤》中,朱彝尊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爱与思念的感情。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侧重于女性在爱情中的细腻情感与柔弱心态,虽然两者都有对爱情的思考,但风格与表达方式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朱彝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