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方寺塔》

时间: 2025-01-24 18:36:01

铅黄眯目两旬余,梵宇临高快意初。

一带河流来苍莽,四天楼阁敞晴虚。

登场禾黍秋将晚,入望烟林叶半疏。

暂向僧寮话陈迹,风回清听散钟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上方寺塔
作者: 刘统勋 〔清代〕
铅黄眯目两旬余,梵宇临高快意初。
一带河流来苍莽,四天楼阁敞晴虚。
登场禾黍秋将晚,入望烟林叶半疏。
暂向僧寮话陈迹,风回清听散钟鱼。

白话文翻译:

在这铅黄的光线下,我眯着眼睛已经两周多了,站在高耸的寺庙上,初次感受到这种快意。
一条河流蜿蜒而来,显得苍茫辽阔,四周的楼阁在晴空下显得开阔无比。
登上塔顶,秋天的禾黍已经进入晚期,远望烟雾缭绕的树林,叶子也开始稀疏。
我暂时在僧舍中谈论一些往事,微风轻轻吹来,清脆的钟声和水声交织在一起。

注释:

  • 铅黄: 指阴沉的黄色,形容天气阴沉。
  • 眯目: 形容因为光线过强而眯起眼睛。
  • 梵宇: 指佛教的寺庙。
  • 苍莽: 形容广阔而茂盛的样子。
  • : 通畅、开放。
  • 禾黍: 指农作物,尤其是稻谷和黍米。
  • 烟林: 指被烟雾笼罩的树林。
  • 散钟鱼: 可能指寺庙的钟声和水流的声音交织成的“钟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统勋,清代诗人,字子固,号宗彭,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统勋游历方寺塔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个人的哲学思考。塔高耸入云,象征着心灵的追求与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刘统勋的《登上方寺塔》以清新脱俗的笔调描绘了高耸寺塔的壮丽与周围自然的广阔,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诗的开头通过“铅黄眯目”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沉闷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世事的思考。接着,描绘了寺庙的宏伟与河流的蜿蜒,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禾黍秋将晚”不仅是对季节的描摹,也传递出一种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的“暂向僧寮话陈迹”,则表现出诗人与僧侣的交流,仿佛在探讨人生的意义与追求。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铅黄眯目两旬余”:描绘了诗人因光线而眯眼的状态,暗示时间已过两周。
    2. “梵宇临高快意初”:站在高处的寺庙,诗人感受到初次的快意。
    3. “一带河流来苍莽”:河流蜿蜒而至,形成辽阔的景象。
    4. “四天楼阁敞晴虚”:楼阁在晴空下显得开阔、明亮。
    5. “登场禾黍秋将晚”:描绘秋天禾黍的景象,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6. “入望烟林叶半疏”:远望烟雾缭绕的树林,叶子稀疏,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7. “暂向僧寮话陈迹”:在僧舍中与僧人谈论往事,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态。
    8. “风回清听散钟鱼”:清风吹来,钟声与水声交织,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铅黄”描述光线,形象生动。
    • 对仗:如“河流来苍莽,楼阁敞晴虚”,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铅黄: 代表阴沉的天气,象征思索与沉思。
  • 梵宇: 象征高洁的精神追求。
  • 河流: 代表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禾黍: 代表人生的成熟与丰盈,亦暗含对岁月的感慨。
  • 钟声与水声: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传达了与自然的融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铅黄”的意思是?
    A. 明亮 B. 阴沉 C. 宁静

  2. 诗中提到的“禾黍”主要指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诗人的思考 C. 农作物

  3. 诗的最后一句“风回清听散钟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激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在意象使用上,两者都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为细腻,注重光影变化,而刘统勋则更加强调高远的境界与心灵的超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