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棹》

时间: 2025-04-27 19:41:02

一棹归何晚,前村暮霭平。

疏灯传远树,寒橛出孤城。

宿鸟楼还语,幽香静更清。

苍茫烟水外,凉月送人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棹归何晚,前村暮霭平。
疏灯传远树,寒橛出孤城。
宿鸟楼还语,幽香静更清。
苍茫烟水外,凉月送人行。

白话文翻译:

一只小船归来已是很晚,前村的暮霭显得十分平静。
稀疏的灯光透过远处的树木,寒冷的树桩映出孤独的城池。
宿鸟在楼上还在鸣叫,淡淡的香气在静谧中显得更加清新。
在苍茫的烟水之外,凉爽的月光送走了行人。

注释:

  • 一棹:一只小船。
  • 归何晚: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 前村:前面的村庄。
  • 暮霭:傍晚的雾霭,指黄昏时光的朦胧景象。
  • 疏灯:稀疏的灯光。
  • 寒橛:寒冷的树桩。
  • 孤城:孤独的城池,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 宿鸟:栖息的鸟儿。
  • 幽香:淡淡的香气。
  • 苍茫烟水:指远方烟雾弥漫的水面。
  • 凉月:清凉的月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宿鸟楼还语”可以引申为“鸟归巢”的意象,象征归家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万寿祺,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清新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归家的路上,表现了他在夜晚归途中的感触和思考。诗中描绘的宁静夜晚,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夜棹》是一首描绘夜归情景的诗,整个诗篇给人以宁静、清幽之感。首句“一棹归何晚”,直入主题,设置了时间背景,表达了归家的迟迟之意。接下来的描绘,描写了村庄的平静和夜晚的氛围,仿佛让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一份温柔与恬静。

“疏灯传远树,寒橛出孤城”两句,运用对仗手法,展现了夜晚景色的层次感。疏落的灯光透过树影,映照出孤城的寂静,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接下来“宿鸟楼还语,幽香静更清”,宿鸟的鸣叫和幽香的存在,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情绪。

最后两句“苍茫烟水外,凉月送人行”,将视野拉开,展现出更为开阔的夜景,苍茫的烟水之中,凉月照耀着归途。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流露出诗人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棹归何晚:表现了归家的晚归,带有一丝惆怅。
    • 前村暮霭平:描绘了村庄在傍晚的宁静景象。
    • 疏灯传远树:远处的灯光照映在树上,形成孤独的氛围。
    • 寒橛出孤城:寒冷的树桩映射出孤独的城池,象征孤独与静谧。
    • 宿鸟楼还语:宿鸟在楼上鸣叫,增添了生活气息。
    • 幽香静更清:淡淡的香气在静谧中更为清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苍茫烟水外:描绘出开阔的远景,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凉月送人行:月光照耀着行人,象征归途与思念。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归家的思念与宁静,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夜晚:象征着宁静和思考的时刻。
  • 村庄:代表着归属与温暖。
  • 灯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传达出生活的气息和归属感。
  • 月光:象征着思念与远方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前村”指的是: A. 后村
    B. 旁村
    C. 前面的村庄
    D. 远处的村庄

  2. “宿鸟楼还语”中的“宿鸟”指的是: A. 归巢的鸟
    B. 刚起飞的鸟
    C. 受伤的鸟
    D. 不知所踪的鸟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人生的感悟
    D. 对爱情的幻想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万寿祺的《夜棹》则更强调归途的宁静与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的生活与创作》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