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星月慢》
时间: 2025-01-26 04:44: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拜星月慢
作者:汪东 〔清代〕
瘦竹通桥,垂杨萦路,步绕回堤千转。
屐齿苔痕,任东风吹遍。最惆怅几日轻寒薄暖。
天气嫩绿繁红偷换。崔护重来,隔桃花人面。
记当时暗结秦箫伴。空回首事逐轻烟散。
一片芳草斜阳,惹天涯幽怨。判今宵梦怯残镫馆。
梁闲燕转侧闻长叹。剩怜取一寸春心,系连环不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瘦竹搭成的桥,垂柳围绕着小路,我漫步绕着堤岸走了千转。鞋底沾着苔藓的痕迹,任凭东风把它们吹散。最令人惆怅的是最近的几天,天气轻寒而温暖交替。春天的嫩绿和繁红总是偷偷地变换。崔护重游时,隔着桃花看见那张人面。记得当初暗中结伴,吹奏秦箫。空回首,往事如轻烟般散去。斜阳照在一片芳草上,勾起我的幽怨。今晚的梦里,我因残灯而感到怯意。梁上的燕子转侧,听到我长叹。只剩下对那一寸春心的怜惜,像连环一样不断相系。
注释:
- 瘦竹:指细长的竹子,形容桥的轻盈。
- 屐齿苔痕:屐是木鞋,苔痕是鞋底留下的痕迹。
- 崔护:指唐代诗人崔护,因其《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而著名。
- 秦箫:古代的一种乐器,代表着悠扬的音乐。
- 残镫馆:指灯光微弱的地方,寓意着孤寂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生活在文人雅士的圈子中,擅长音乐与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一个春寒乍暖的时节,诗人回忆往昔的美好情感,借助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诗歌鉴赏:
《拜星月慢》是汪东的一首代表性词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诗中先描绘了一幅春日的景色,瘦竹、垂杨,构成了一个清新而幽静的画面,诗人则在这个画面中徘徊,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惆怅交织。接着,诗人回忆起与爱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特别提到崔护和桃花,千古流传的“人面桃花”引发了他对旧情的追忆。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既有春天的生机,也有离愁的伤感,情感层次分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瘦竹通桥,垂杨萦路:瘦竹搭成的桥,柳树环绕着小路,描绘出一幅自然优雅的画面。
- 步绕回堤千转:我在堤岸上徘徊,表现出一种游荡的心情。
- 屐齿苔痕:留在苔藓上的鞋痕,象征着过去的脚步和记忆。
- 任东风吹遍:任凭东风吹散一切,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天气嫩绿繁红偷换:春天的颜色变化,暗示着春天的变幻和感情的不确定。
- 崔护重来,隔桃花人面:提到崔护,显示出对过去的怀念,桃花与人面结合,形成强烈的思念。
- 空回首事逐轻烟散:往事如烟,回忆难以捉摸,表现出深深的惆怅。
- 一片芳草斜阳,惹天涯幽怨:斜阳映照的芳草中,夹杂着对远方的思念与愁苦。
- 判今宵梦怯残镫馆:在微弱的烛光下,梦境让人感到忐忑不安。
- 梁闲燕转侧闻长叹:听到燕子的轻声,感受到内心的叹息。
- 剩怜取一寸春心,系连环不断:对那一寸春心的怜惜,象征着情感的缠绵与不舍。
修辞手法:词中运用了比喻(“芳草斜阳”)、拟人(“燕转侧”)、对仗(“屐齿苔痕”与“东风吹遍”)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画面的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情感细腻而层次分明。
意象分析:
- 瘦竹:象征着细腻与柔美,也暗含孤独。
- 垂杨:柳树常与离别、思念相连,暗示情感的柔软。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时光。
- 芳草:象征过去的美好与青春。
- 春心:象征着年轻的情感与爱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瘦竹通桥”中的“瘦竹”意指:
- A. 粗壮的竹子
- B. 细长的竹子
- C. 竹子的种类
- D. 竹子的颜色
-
诗中提到的“崔护”是指:
- A. 一位画家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音乐家
- D. 一位书法家
-
“天气嫩绿繁红偷换”表达了:
- A. 春天的变化
- B. 秋天的凋零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秦观《鹊桥仙》
诗词对比:
- 比较汪东的《拜星月慢》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于往昔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风格上汪东更细腻、自然,而李白则更为豪放、直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