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寄后林》

时间: 2025-02-04 16:12:28

别来知是几三秋,书倩洪乔懒作邮。

帛足忽传来自雁,轴腰更喜大如牛。

信知盖世名非枉,吟到惊人句未休。

何日杖藜参口诀,归来闭户学从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前韵寄后林
别来知是几三秋,书倩洪乔懒作邮。
帛足忽传来自雁,轴腰更喜大如牛。
信知盖世名非枉,吟到惊人句未休。
何日杖藜参口诀,归来闭户学从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寄情的期望。诗人不清楚自别以来已经过去多少个秋天了,写信给朋友却懒得去找人邮寄。偶然得知朋友的消息,他欣喜若狂,像牛一样壮大。诗人知道,朋友的才华和名声并非虚名,吟咏诗句总能让人感到惊讶。诗人期待着有一天能拄着拐杖求教于他,回到家中闭门学习,从头开始。

注释:

  • 几三秋:指时间已经过去了多少个秋天。
  • 倩洪乔:洪乔是一个人名,诗人请他代为邮寄书信。
  • 帛足:形容书信的分量,帛是丝织品,这里指写信的情感沉重。
  • 轴腰:指诗人对朋友的敬仰和喜悦。
  • 信知:确实知道,强调对朋友才华的认可。
  • 杖藜:拄着拐杖,象征年老或健康不佳。
  • 口诀:指学习的法门或诗歌的创作方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其诗风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姚勉与朋友分离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创作上对朋友的依赖与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淡淡的忧伤与浓浓的思念为基调,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诗中的意象如“几三秋”与“书倩洪乔”相互交织,构成一种时光流逝与情感寄托的对比。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友人近况的关心以及对其才华的敬仰,表现出一种平淡而深刻的友谊。尤其在“信知盖世名非枉”一句中,突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智识与才华的共鸣。最后,诗人以“何日杖藜参口诀”收尾,既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又隐含了对友人教导的渴望,给人以思考与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别来知是几三秋:自从分别后,不知已过了多少个秋天,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书倩洪乔懒作邮:写信给朋友却懒得去找人邮寄,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绪。
  3. 帛足忽传来自雁:书信如同重重的帛,意外地得知了朋友的消息,传递了思念的情感。
  4. 轴腰更喜大如牛:对朋友的消息感到高兴,形容心情的愉悦。
  5. 信知盖世名非枉:深知朋友的才华和名声并非虚假,表达了对朋友的敬重。
  6. 吟到惊人句未休:吟咏诗句让人惊叹,表现出对文学的热爱。
  7. 何日杖藜参口诀:期待与朋友相聚,学习他的才华与知识。
  8. 归来闭户学从头:希望能够回归宁静的生活,重新开始学习,体现了对友人教导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的消息比作重如帛,突显思念之情。
  • 夸张:用“大如牛”形容心情的愉快,增强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展开,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才华的敬仰,也反映了对知识和学习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加深。
  • 书信:代表着情感的寄托与沟通。
  • 杖藜:象征年岁渐长,渴望求知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什么情感? A. 爱情
    B. 友情
    C. 仇恨
    D. 敬佩

  2. “何日杖藜参口诀”中的“杖藜”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学识
    C. 年老或健康不佳
    D.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洪乔”是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敌人
    C. 一位名人
    D. 不詳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现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对比姚勉的《再用前韵寄后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姚勉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期待的渴望,而王维则着重于对友人旅途的祝福与关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