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杂俎 其四》

时间: 2025-02-04 15:38:01

五杂俎,綵丝针。

往复来,鸟投林。

不得已,梦孤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杂俎,綵丝针。往复来,鸟投林。不得已,梦孤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五种杂物和一根彩丝针的情景,来来往往,仿佛鸟儿投向林中。无奈之下,我只能在梦中独自温暖被褥。

注释:

  • 五杂俎:指五种杂物的盛具,古时用来形容杂乱的状态。
  • 綵丝针:指用彩色丝线制作的针,象征着精致和细腻。
  • 往复来:形容事物的循环往复,可能暗示生活的重复和无奈。
  • 鸟投林:形容鸟儿飞入树林,象征自由和归属。
  • 不得已:无奈的意思,表示在某种情况下别无选择。
  • 梦孤衾:孤衾意为单薄的被褥,暗指孤独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石湖,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在诗歌创作上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同时也以其散文和山水游记闻名。范成大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其风格受到李白和王维的影响。

创作背景:

《五杂俎》是范成大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和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面临着政治动荡、人生无常的困扰,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这种无奈和孤独的情感。

诗歌鉴赏:

《五杂俎 其四》通过简单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诗的开头以“五杂俎”引入,传达出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仿佛生活中充满了琐碎的事物。接着“綵丝针”的出现,象征着细致和美好的事物,与之前的杂乱形成对比,暗示着生活中存在的美好。

“往复来,鸟投林”一句,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循环,鸟儿的自由飞翔让人向往,而“不得已,梦孤衾”则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奈,似乎在暗示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对比。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杂乱与精致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索,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范成大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杂俎:引入诗的主题,象征生活的琐碎和繁杂。
  2. 綵丝针:对比五杂俎,象征着生活中的精致与美好。
  3. 往复来:暗示生活的循环与重复,带来一种无奈感。
  4. 鸟投林:描绘自然界的自由与归属,给人以向往。
  5. 不得已:表达诗人对现状的无奈与不满。
  6. 梦孤衾:用梦境映射内心的孤独,强化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杂俎”和“綵丝针”的对比,表现出生活的复杂与单纯之间的冲突。
  • 拟人:鸟儿的投林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隐喻:梦境中的孤独被用来隐喻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孤寂。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生活中的矛盾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五杂俎:象征生活的琐碎与繁杂。
  • 綵丝针:代表细腻与美好,暗示生活中的希望。
  • 鸟投林:象征自由与归属,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理想。
  • 梦孤衾:隐喻孤独与无奈,表达对温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五杂俎”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杂乱的状态
    C. 自由的象征
    D. 自然的景象

  2. 诗中提到的“孤衾”象征了什么? A. 忧伤与孤独
    B. 热情与温暖
    C. 繁忙与杂乱
    D. 自由与归属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生活琐碎的无奈与孤独
    D.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五杂俎 其四》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但范成大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陆游的诗则更多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与自我反省。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范成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