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远 / 春运》

时间: 2025-01-26 02:31:31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远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絮在傍晚时分静静飘落,轻柔的红色和白色花瓣在空中飞舞。
日子渐长,只有鸟儿在欢快鸣叫,而春天却显得远离,只有荒凉的柴荆映入眼帘。
在这纷乱的世道中,谁又能体会到外面清明的生活呢?
我无法回归故乡,连大地也仿佛成了亚夫的营地。


注释:

  • 肃肃:形容声音或气氛的安静,带有一种沉静的感觉。
  • 菲菲:形容花瓣轻柔飘落的样子。
  • 鸟雀:指的是小鸟,象征春天的生机。
  • 柴荆:指的是荒草和柴木,暗示环境的荒凉。
  • 数有关中乱:意思是许多事情在心中纷乱。
  • 剑外:指的是边疆,代表着清明和平的生活。
  • 亚夫营:指的是边疆的军营,象征着战乱和不安。

典故解析:

  • “剑外”指代唐代的边疆地区,诗人使用这一典故来对比自己身处的混乱困境与外界的平静。
  • “亚夫”是指边防士兵,暗示诗人因战乱无法归乡的无奈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一生经历了盛唐的繁华与安史之乱的动荡,作品风格深刻,常揭示社会矛盾与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反映了他在战乱中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现状的忧虑。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却因战乱的纷扰而无法回归故乡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远》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画面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以“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引入春天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远去与诗人孤独的心境。诗中的鸟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混乱的环境中却显得无力。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这是诗人对当前社会动荡的深刻反思,表现出他对家国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更是道出了他的无奈与悲哀,无法回归故乡的痛苦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整个诗篇在优美的意象中流露出浓重的思乡之情和对战乱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描绘春天傍晚的花瓣轻柔飘落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白天悠长但春天似乎遥远,只有荒凉的柴荆在眼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在内心的纷乱与外界的清明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愁苦。
    •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表达了诗人无法回归故乡的痛苦,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离散与动荡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肃肃”和“菲菲”构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剑外”隐喻边疆的动荡,反映社会的混乱。
    • 意象:春天的花絮象征着希望与生命,但与荒凉的柴荆形成对比,表现出内心的失落。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战乱的忧虑,展现了在动荡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花絮: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事物。
  • 鸟雀:象征自由与快乐,但在动荡中显得无力。
  • 柴荆:象征着荒凉与困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 故乡:代表着温暖与安宁,是诗人心中永恒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长唯鸟雀”中的“鸟雀”指的是什么?

    • A. 兔子
    • B. 小鸟
    • C. 昆虫
  2.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失望
    • B. 思念
    • C. 忽视
  3. “春远独柴荆”中的“柴荆”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
    • B. 荒凉
    • C. 繁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远》与李白《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关注社会现实,而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1. 《杜甫诗集》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