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二首》
时间: 2025-01-11 11:5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
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
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
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
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
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
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
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
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
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
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
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
白话文翻译:
青山淡然无姿,白露又有谁能数得清楚。
水面上片片浮云,沙滩中细雨萧萧。
不同于世俗的居所,曾经的台阶俯瞰风中的沙洲。
佳客远道而来,沈思的情绪久久停留。
远帆挂起在色彩之外,波涛汹涌满是吴楚。
长久的阴雨使蛟龙出现,盗贼又复几许。
空山中夜深阴冷,微微的寒意先侵袭床席。
晨风起时清曙,万物生机已复苏。
云朵从山岫中落下,恍惚间倚靠在天边石头。
阳光从何处照耀,雨水浑浑漫过长江的白色波涛。
荆州的船上,士兵们手持矛戟。
南方草镇的惨景,湿透了远行的队伍。
盗贼下山,军队准备应对强敌。
水深云光澄净,鸣橹声各有适意。
渔船悠然停息,歌声伴随樵客。
留滞在此的一位老翁,书写着时光的朝夕。
注释:
- 青山:指青色的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淡泊。
- 白露:指清晨的露水,象征清新与清晨的宁静。
- 片片:形容云彩的状态,轻盈而分散。
- 萧萧:形容沙中雨声,清冷而孤独。
- 巢居:指人们的居所,与世俗的生活相对。
典故解析:
- 吴楚:指江南地区,代表繁华与动荡的历史背景。
- 荆州: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地带,反映出战乱与安宁的对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著称,关心民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杜甫身处乱世,目睹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因此诗中常有对时局的反思与忧虑。
诗歌鉴赏:
《雨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织的画面。诗的开篇通过对青山、白露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然的心境,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外界的变化无常,内心依然可以追求宁静。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杜甫逐渐转向对时局的忧虑与反思,水面上的浮云、沙中的细雨,象征着世事的变幻莫测。诗中提到的“佳客适万里”,暗示着对友人的思念与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在战乱中人们的流离失所。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结合个人情感的表达,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人性的理解。后半部分提到的“群盗下辟山”,则是对社会动荡的直接反映,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与忧虑。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宁静与动荡,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山澹无姿:青山淡然无姿态,表现自然的宁静。
- 白露谁能数:晨露清新,谁能细数其数,暗含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片片水上云:水面上浮云片片,形象描绘自然景象的美丽。
- 萧萧沙中雨:沙滩上的细雨声萧萧,增添了孤独感。
- 殊俗状巢居:不同于世俗的居所,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上云”,比喻自然景象的轻灵。
- 对仗:如“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表现诗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对社会动荡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局动荡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宁静和永恒,代表了自然的力量。
- 白露:象征着清晨的宁静和生命的开始。
- 水云:象征着流动与变幻,反映了生活的无常。
- 群盗: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反映了人间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宁静
B. 动荡
C. 迷茫
D. 战争 -
诗中“群盗下辟山”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什么看法? A. 安宁
B. 无奈
C. 快乐
D. 忍耐 -
“白露谁能数”中的白露象征什么? A. 战争
B. 生命
C. 美好事物
D. 时光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织。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思考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雨二首》:两首诗都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关注,但《春望》更多地表现出对国事的忧虑,而《雨二首》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