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竹
作者: 杜甫 〔唐代〕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
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
轩墀曾不重,翦伐欲无辞。
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它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孤独。竹子在青冥的天空下也能自我坚守,尽管它柔弱,却能得到他人的扶持。竹子的苦味让夏天的虫子避开,而低矮的竹丛让春天的小鸟产生疑虑。诗人感叹竹子在高处并不被重视,随意被砍伐。幸好,它靠近隐士的住所,霜冻的根在这里扎根。
注释
- 青冥:指深邃的天空。
- 软弱:指竹子柔软而脆弱的特性。
- 味苦:竹子带有苦味,虫子因而避开。
- 丛卑:指竹子生长得较低,形成丛生的状态。
- 轩墀:指高高的台阶,象征地位或荣华。
- 翦伐:砍伐,指竹子被割去。
- 幽人:隐士,指远离尘世的人。
- 霜根:霜冻的根,象征竹子在寒冷中扎根生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内容多涉及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苦竹》写于杜甫流亡生涯之中,他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竹子的坚韧与隐士的生活成为他心灵的寄托。竹子作为一种植物,象征着坚韧和清高,与杜甫的个性和理想相契合。
诗歌鉴赏
《苦竹》通过竹子这一自然意象,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杜甫在诗中描绘了竹子在逆境中的生存状态,暗示了他自己所处的困境。竹子虽然柔弱,但在艰苦的环境中能够自我坚守,体现了它的顽强生命力。诗中提到的“味苦”,不仅是竹子的特征,更是隐喻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丛卑春鸟疑”则表现了竹子过于低矮,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反映了杜甫对自己地位的思考。
杜甫在诗中对竹子的观察细致入微,通过比喻和象征,传达了深刻的情感。最后一句“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则是诗人的一种寄托与慰藉,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希望能与隐士相近,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支持。这种隐逸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成为了杜甫诗歌中的重要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冥亦自守:竹子在青冥的天空下,独自坚守自己的生长。
- 软弱强扶持:虽然竹子柔弱,但依然得到他人的支持。
- 味苦夏虫避:竹子的苦味使得夏天的虫子不愿靠近。
- 丛卑春鸟疑:竹子生长得低矮,使春天的小鸟感到疑惑。
- 轩墀曾不重:在高高的平台上,竹子并不被重视。
- 翦伐欲无辞:竹子被随意砍伐,没有任何理由。
- 幸近幽人屋:幸运的是,竹子靠近隐士的居所。
- 霜根结在兹:竹子的根在这里扎根,即使在霜冻中也坚韧不拔。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味苦”来形容竹子的特性)、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象征(竹子象征坚韧和孤独)等手法,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阐述了竹子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坚韧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清高的品格。
- 青冥:象征广阔而深邃的天空,隐含孤独感。
- 幽人:象征隐者的理想生活,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味苦”的原因是什么?
A. 因为竹子生长在阴暗处
B. 因为竹子的特性
C. 因为竹子被虫子吃了 -
诗中“幸近幽人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隐士的嫉妒
B. 对孤独的恐惧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诗中“轩墀曾不重”的含义是?
A. 竹子在高处被重视
B. 竹子在高处并不被重视
C. 竹子很重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里馆》: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题材,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而杜甫的《苦竹》则侧重于竹子的坚韧与社会的现实对比。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反映了不同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